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的转变。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掌握经济独立的各种条件,在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获得人格独立,拥有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最终成为经济和精神双重独立的社会人的过程。
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关键的方面有三个:一个是经济与人格独立,一个是将社会价值规范内化为社会人格,还有一个是社会角色的认同与承担责任。
这是从发展的角度做的分类,而更多的人则是从社会化的内容出发进行讨论。
我们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把其归纳为性别社会化、经济社会化、人格社会化、价值社会化四个方面。
1.性别社会化
性别社会化的过程是高中阶段性别社会化的延续与成熟过程。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基本完成,但性别社会角色认同却是模糊的,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爱恋的感觉,并努力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
由于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约束和学业的压力,性行为受到一定的抑制,他们把一些事定义为男人或女人应做的事,在专业的选择和职业认知上有了一点体验,而这种体验大多来自社会的舆论而非自己的经验。
比如,社会上普遍认为正骨师是男性职业角色,而护士是女性职业角色,若是女性从事正骨治疗工作或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则难以得到广泛认同。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对性别的认识更加深入。
随着异**往的加深与恋爱经历的发生,他们对异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以前自恋式的自我表达转向关注异性的需要,这种转变提高了恋爱的成功率。
同时,他们对于钟爱领域的同性佼佼者有了更多的崇拜和认同,异性佼佼者容易唤起他们的偶像情结。
与中学时期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偶像才能和思想的认同优于相貌和举止,这说明大学生对同性和异性角色认同由形象、声音等外在特征转向内在的人格品质。
大学阶段的性别社会化仍是不完备的。
大学生在性别社会化中存在着性道德认知模糊、性责任意识不够和**往自我中心化等问题,产生不少性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均与大学生性别社会化程度不高有关。
因此,大学生性别社会化是重要的社会化任务之一。
2.经济社会化
经济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对现代经济社会知识与技能具备合理的认知,掌握一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树立符合现实要求的竞争意识、规划意识和风险意识,拥有正确的消费观、现实的择业观和较强的理财能力。
严格意义上讲,大学生不是完全的经济人,大部分学生还需要父母和亲友提供学习生活的给养,没有经济自主权,但大学生的经济社会化的任务却是现实的需要。
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水平不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学校财商教育的不足,独生子女家庭的包办,最主要的方面则是社会功利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大学生完全以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忽视集体和他人的需要;另一些大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求职就业时过分追求高薪、高福利;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缺乏自律,甚至不惜为了个人利益铤而走险。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水平较高,这些大学生能够合理地使用金钱,运用储蓄和投资手段理财,通过合法手段改善经济状况或实现目标,懂得奉献,重视个人信用,了解如何在网络商务中减少支出和控制财务风险等。
这些观念、能力和行为是大学生经济社会化成熟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大学生经济社会化的具体目标。
【小资料】
中外对“社会化”
一词的不同理解
关于“社会化”
一词,中外有不同的理解:(1)以美国S.柯尼格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个人由此成为他所出身的那个社会的一分子,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该社会的民俗民德。
(2)以美国E.A.罗斯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意识(群属之感)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化,认为它是在团体中与同伴产生共同行动的能力和意志时的一种群属之感的发展。
(3)以中国孙本文为代表的学者,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有无数的刺激约束个人的反应,使之成为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这种作用也被称为个人社会化。
3.人格社会化
人格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学习,形成个人内在稳定的动机、习惯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稳定的态度等动力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人格发展并不是很完备,加上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人格障碍导致的人际矛盾和自我烦恼时有发生,表现为过度依赖、内在冲突或自我强迫,如:一些人的人格偏离常态,出现社会行为和功能异常,不但自身难以适应学习生活,还会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人表现得非常的“冷静”
,我行我素,常常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些人表现得过分“热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