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明确需要与动机
banner"
>
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见面时的问候大多是“今天你吃饱了吗?”
温饱的需求,是工作的动力;80年代,流传在街头巷尾的话题是“你下海了吗?”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不满现状、要求发展的一批人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90年代,随着竞争加剧和组织变革,“下岗再就业”
成为热门话题。
岌岌可危的现状背后,是看不到未来、不愿重新选择、试图得过且过的矛盾心情。
2000年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成为年轻人实现自我的机遇和关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络连接着你我他,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资源更加充沛,竞争也更加激烈,客观环境给了每个人更多的实现自我的机会。
成长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解放、个性张扬,人人都期望活出精彩的自我!
可是,当你随着潮流奔波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时,你有没有冷静地先问问自己:“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要有怎样的精彩?”
如果没有对生的渴望,就不会去寻找生路;如果没有对自我实现的需要,职业发展也只会是别人的梦想和追求。
所以,了解自己的需求,进而激发内在的动力,是所有行为的开始。
本部分主要探讨需求、动机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人的心理活动,帮助大学生找到职业发展的动力。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当大多数的心理学家还在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生理需要的激励时,亚伯拉罕·马斯洛则提出,人的动机系统除了包括对食物、水和性的需要外,还包括其他几种重要需要,并总结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五层次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水平的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推进。
图4-2直观地说明了这五种需要及其递进关系:最底层是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理需要;其上是安全需要,即人需要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环境;再上一层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最上面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潜能实现、高峰体验等。
图4-2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
需要产生动机,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行为的产生,其实是对动机的研究。
需要层次理论事实上就是一种动机理论。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在组织行为学中,动机主要指通过激发和鼓励,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马斯洛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系列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需要互相联系,并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
排列。
生存需要是最优先的,也是最脆弱的。
无论人的需要达到哪种层次,只要最底层的生存需要受到威胁,那么他就会立刻返回到这一需要上。
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主要动机就是生存需要。
如果生存需要得到了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
一些常见的现象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的需要,例如,渴望得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储备积蓄,喜欢选择与一些熟悉而不是陌生的人交往等,而在战争、灾难、疾病等特殊情况下人的安全需要则更为凸显。
爱与归属需要包括给予爱和接受爱两方面。
在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产生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并且在此时爱的需要起支配作用。
人们渴望与朋友、爱人、同事建立深情关系,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除了接受爱以外,人还有给予爱的需求,例如母亲给予子女爱,普通人给予其他人同情等。
其实,所有的人都渴望获得尊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