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方法
banner"
>
审视自己、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每个人一生都在做的功课,虽然我们可能会在这样的探究中感到些许迷惑或是焦虑和恐惧,但我们从未停止过这门功课。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某著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顶尖的公司应聘。
面试进行了15分钟后,在座的评委们,包括招聘顾问、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领导、业务部门的领导都觉得这个女孩子各方面非常优秀。
考官与她的交流沟通非常顺利,可以看出,她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这家公司的大门。
这时,考官问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和我们谈谈你有没有什么缺点,可以吗?”
在面试中,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也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可是这位同学坐在那里整整一分钟都没有说话。
这引起了在座所有考官的质疑。
人力资源部经理委婉地提醒她:“你随便谈谈就行。
我们知道你很优秀,但每个人都会有些缺点。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呢?”
又过了一分钟,她依然什么也没说。
场面很尴尬,此时评委和她都要“崩溃”
了,又过了半分钟,她平静地说:“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缺点。”
结果可想而知,她未被录用。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你会不会招聘一个连自己的缺点都说不出一二,或者认为自己没有缺点的人呢?换个角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缺点都说不清楚,也就是说他对自己都没有明确的认知,又怎么能方向明确、意志坚定地踏上职业旅程呢?
认识自己,就是了解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问自己:我是谁?我要什么,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看重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会让人一时无措、难下定论。
为帮助大家解答这些问题,本章将从个性特点、能力优势以及职业倾向几个方面给出自我认知的几条路径,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一、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人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什么”
,其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二是“怎么做”
,其反映的是人的行为方式。
这里,我们不去探究性格与气质或人格的区别,那是心理学家研究的范畴。
我们只需要了解性格是怎样影响人的行为,找到至少一种你自己认可并能够理解的性格分类理论,使用该理论去更客观、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为自己那些惯常的行为模式找到根据和理由,据此去发现什么样的职业是适合自己的,从而科学地规划人生,避免走太多的弯路。
卡尔·荣格是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他于1913年第一次提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类型,并指出人们并非是纯内向或纯外向的,当一种占优势(即处于意识中)时,另一种则处于劣势(即处于无意识中)。
他还提出了心理的四种功能,并将其分别与两种性格类型组合,构成了八种性格类型,对人的个性做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解释。
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获得了当时乃至今世的普遍认可,并在近百年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一直广泛地应用在教育、管理、组织行为等领域中。
荣格根据他设想的三结构心理模型发展了一套人格理论,将人分为八个类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
在荣格的人格基本理论基础上,迈尔斯和布里格斯将其发展为四结构的心理模式,增加了一个维度,成为人格的四维度,包括外向或内向(E或I)、感觉或直觉(S或N)、思维或情感(T或F)、判断或知觉(J或P),并将人格类型划分为十六大类,据此研发成风靡世界的人格类型测量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TypeIndiBTI)。
当前,全球每年有250万人使用MBTI,其中美国本土就有150万~200万人,比如苹果、通用、AT&T等多家公司的员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