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比如,女性在服务行业从业人数较多,而服务行业的非正规就业比较多。
再如,女性在生育期间,为了照顾家庭更多选择灵活的工作形式等。
在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外资企业也通过非正规就业来满足雇用人员的需求。
二、女性个人生涯角色效能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女性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缺乏强烈追求生涯发展的动机,导致就业选择性小。
由种种事实来看,社会化作用对女性的生涯选择与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和冲突,如内在的成功恐惧、外在制度环境的性别歧视,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女性效能期望的低落。
两性的生涯效能差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我成就欲望
在传统社会所公认的男性的职业领域里,较少有女性成功的范例,刻板的男性角色强调果断、积极、竞争与主宰,相对而言,人们认为女性具有倾向情绪性的表达特质,包括敏感、被动和顺从,因此使得女性在这些性别刻板化职业领域中很难有高的生涯效能。
刻板的性别角色模式一直以来都限制着女性,许多女性也都未能正视行为表现的相关自主性和责任问题,反而是将一切归因为无法掌握的命运。
在这样的性别角色偏差下,女性的成功或失败相对于男性根本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很少有人在乎。
(二)学习榜样方面
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观察榜样的行为过程和结果,从中吸取经验,进而提升自我的效能期望。
当人们观察到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事件时,也会从中学习,扩展视野。
这形成了经验一代代传递的过程。
若干研究显示,母亲的生涯方向对子女有相当的影响,也就是说,职业女性的子女通常比家庭主妇的子女有更强烈的生涯抱负。
因此,母亲的职业角色对子女来说很重要。
然而因为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女性一直以来都在社会职业选择中不占优势,母亲的角色是更多地照顾家庭,从而导致子女也会认同这样的性别角色分工。
从整个社会来看,女性楷模较少,尤其缺少致力于非传统职业的女性楷模,所以从事非传统职业的女性的自我效能普遍较低。
(三)情绪和语言激励方面
女性特质比较明显的人,有着较为强烈的焦虑倾向。
传统观念中对男女两性分工的固化,使得两性从小就产生性别分工,女性一旦逾越,就会受到传统文化与自我角色之间的矛盾的冲击,从而产生情绪刺激。
一般来说,高度焦虑会同时减弱成就表现和效能期望。
由此看来,女性特质较明显和较女性刻板印象化的人,在建立效能期望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产生较多的焦虑,自我效能相对较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