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以预见,未来职业性别的界限会逐渐消失,但是女性自身安于现状,自主性差,参与感、竞争意识和成就动机相对较弱等不足之处会成为自身发展的羁绊。
(二)女性职业发展阶段特点
一般职业女性到25岁时就确立了职业定位,之后需要积累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对行业、市场、客户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职业提升打下基础。
按照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来看,明确了职业方向后,女性3年就可以完成一次职业提升。
所以到28岁如果一个人还没有确定她的竞争力模块,就算是落后了。
在25~28岁,女性需要确定3件事情来为30岁以后的职业飞跃做准备:第一,有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资质准备,是否有足够的预测能力预知企业发展前景;第二,有没有资源通道,能不能接近人脉资源和机会资源;第三,有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动力源支撑自己的雄心(傅跃琴,2008)。
30岁对于女性来说是一道门槛,因为此时职业女性开始面临工作—家庭冲突。
越来越多的现代职业女性努力寻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点。
一般职业女性到了30岁,就需要考虑生孩子,生孩子意味着女性要跟自己的工作脱离一段时间,因此可能导致女性回归工作后发现自己对工作不再适应,或是发现自己的职位已经被别人取代。
还有一部分30岁的女性,担当中高层的管理职务,但是由于工作—家庭冲突,她们更多只是从事着秘书、行政、人事等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工作,由于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加上“后生晚辈”
的挑战,她们很容易被别人替代。
中年职业女性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而且她们还面临着随时被解雇的风险,且因年过35岁而被众多招聘单位排斥。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各种特征之外,女性职业发展道路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晋升更为困难。
有研究显示,在中国几个地区各级领导班子中男女比例相差悬殊(见表3-2)。
而且,在干部任职结构中处于高层次、正职和主要岗位的女性比较少,女性在人代会和各党政领导中的比例比较小。
表3-2几个地区女干部在同级干部总数中的比例(%)
其实,参政女性晋升的困难只是整个女性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各行各业亦是如此,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从政的女性比例较低。
总体上,女性从政意识较弱,对部分省市女干部的调查表明,女干部对自己参政没有准备和根本没想到的比例高达40%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一直以来都没有在政界普遍成功的先例,而且传统观念认为从政主要是男性的事情,女性不应当争强好胜,如果女性表现出强硬的一面,就会失去女性的温柔特征。
而且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中,女性也缺乏从政素质。
这些都使得女性从政道路非常窄,因而女性在选择时,也更倾向于自我把握度较高的专家型职业发展路径。
第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非正规就业的工人中妇女占65%~90%。
在我国,女性从事非正规工作的比例也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