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01次求婚》则是以爱情为主类型加以喜剧元素的电影。
在票房上大获成功的《画皮》系列,则在古装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魔幻爱情元素。
在电影投资方面,商业片成为光线影业最主要的选择。
商业片是拥有最多观众群的影片,它的类型特点一般由演员和导演决定,最后才是剧本。
导演对电影的类型要有指向性,比如陈凯歌导演的影片一般偏艺术和文化意蕴的植入,贾樟柯导演则偏重本土的纪实叙事和现实主义。
而演员对电影类型的强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成龙、李连杰作为动作明星,其参演影片一般都是动作片。
很多时候编剧都会因为新增加的明星演员去修改剧本的类型。
光线进入电影行业,首选商业类型电影的制作和推广,走电影的产业化道路,不失为一种最为稳妥的方法。
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通常会分内容策划和市场营销两个方向来走。
但最初的试水,对于缺乏影片制作经验的光线来说,最容易操作的是从他们熟悉的营销推广策划入手,利用好自己相对广阔的播放网络,发挥主观能动性。
电影的宣传推广,主要是为了将潜在观众吸引到影院观影所做的一种营销。
类型影片的推广需要借助于观众过去的观影经验,在吻合观众观影期待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观影热点,吸引观众前来观看,营销的成功与否往往与观众的购票观影行为直接挂钩,具体到数字上则是票房成绩。
以2013年年中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该片最初名为《美丽情缘》,过于抒情的片名显然不及现在的名字能够激发想象。
有观众认为,导演薛晓路是在用《北京遇上西雅图》向《西雅图不眠夜》致敬。
利用观众熟知的经典影片进行类型的复制,不仅能创造观影欲望,也有利于口碑的确立。
好莱坞电影会有各种各样的续集,续集的拍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最初的观众,引导观众进行消费确认,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运用互动与重复选择奠定影片成功的基础。
2013年,光线影业的电影,充分发挥类型电影的市场潜力,取得了重要的成功。
爱情片份额占据了光线年度总票房的65%,而两部喜剧片因受众面宽,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也贡献出了近24%的力量。
光线参与制作或发行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则分别以7.17亿元、5.38亿元的票房占据2013年年度国产片票房排行的第三和第七的位置,有力顺应了类型片的市场趋势。
(二)光线影业营销研究——品牌策略
迪士尼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品牌化。
以“米老鼠”
这一虚拟明星为例。
我们几乎可以在迪士尼所有的业务如电影、演出、主题公园、电视节目、音乐剧、零售店里看到这一形象,迪士尼通过对它的知识产权“米老鼠”
这一品牌的重复使用,获取了大量的利润。
在美国,007系列、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等,这些品牌系列电影的成功,印证了品牌电影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号召力。
对光线而言,选择与一些已经具有相当美誉度的娱乐项目品牌进行合作,无疑是其投身电影行业初期有效规避风险的手段之一。
2008年,光线与已有知名度的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签署合作意向,购买系列舞台剧《麻花》的电影改编权,并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每年推出一部青春贺岁喜剧。
这一计划目前看来是有某种不确定性的。
但是需要看到,这一举措,对后来的电影活动不无帮助。
如其根据20世纪90年代《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翻拍的《家有喜事2009》和《家有喜事2011》(又名《最强喜事》),均取得了良好的票房。
对于这些经典贺岁喜剧,曾经担任光线影业总裁的张昭打了个这样的比方:“过年的饺子和春晚,虽然饺子不是大餐,春晚每年都遭人诟病,但这些是人们过年的固定仪式。”
[4]在经过几年的品牌电影运营经验的积累以后,光线影业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迎来了爆发。
这三年,光线制作及发行影片数分别为7部、13部、9部,年度票房分别为5.8亿、16亿、23.3亿元,国产片票房总占比则为9%、22%、19%。
影片《画皮2》、《画壁》、《人再囧途之泰囧》接连刷新华语票房纪录。
(三)光线影业营销研究——阵地发行策略
光线真正介入电影始于2006年11月份与博纳联合发行的《伤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