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要让学生有挑战、有跳跃,只有共同探究的学习,才有快乐。
很多表面很快乐的课堂,其实不快乐,因为没有探究活动。
低龄段的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呢?说实话,当年我也很苦恼。
低年级的学生最好是集体学习,或者一对一对地两两学习,而且教师要观照全班的学习。
这里有两个要点:第一个是桌椅的摆放。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露天温泉,大家都在里面泡,太舒服了。
一年级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要像泡温泉一样,让大家静下来,才能倾听,才能学习。
第二个是老师要让学生一对一对地学习。
我发现,用了这两招,无论在什么学校,都能促进低年段学生的学习。
顾明远:我非常同意佐藤学先生的观点。
合作学习要顾及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力。
我和彼得·圣吉对话时,他也强调,学生想象力和能力往往被我们低估了,让学生自己发言,他可以有很多想法。
合作学习,不一定人很多,要小班化,教育现代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班化。
三、教师需要构建起“同僚性”
高益民:为促进真正学习,学校管理、学校教研怎样改革?学校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文化?
顾明远:国内外教育界都在讨论,学习是怎么发生的。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这样才能了解学习是凭兴趣发生的还是教师、家长让他学习的。
中国亟须改变的就是“被学习”
“被教育”
的状况,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
佐藤学:我对中国教育满怀希望。
你们想想,我年轻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我做梦也想不到,中国经济、教育能发展成现在这样。
这十年,我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教育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定要对中国教育充满希望,我对中国教育工作者满怀敬意。
学校要创设一种文化,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发挥才能创造条件。
教师一个人很难成长,一个人的学习称不上学习,教师成长也是这样,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孤立的,教师的共同成长需要构建起一种“同僚性”
。
中国在创造教师的学习上很有创意,在创造“同僚性”
。
我去美国,发现每位教师都是孤立的。
希望每位教师都是开放的,不是学习知识和技巧,而是研究孩子,研究什么样的学习是成功的,把孩子的学习当成教研的中心。
[1]原载《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7日,杨桂青、董鲁皖龙整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