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
这个问题终究要解决,否则,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会遇到困难。
中国当前面临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会影响到教育。
过去,我国的教育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从教学计划到教学方式、方法,全国都是统一的。
这种教育模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开放性、竞争性、创造性、法制性。
它要求人才具有广阔的视野,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具有效率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但又要有法制的观念,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过去,我们的师范教育只注重培养未来的教师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将来的中学生,不注重如何教育师范生将来培养中学生具有上述各种心理品质。
因此,为了适应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高等师范教育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到培养方法也要进行改革。
师范生本身就要有广阔的视野、敢于创新的精神,具有讲求效益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等。
只有教师本身具有这些品质,才能培养中学生具有相应的品质。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同时21世纪也将是充满着矛盾的世纪。
我不是未来学家,但是有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的人都会看到,21世纪世界将遇到新的挑战。
由于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将达到枯竭的程度,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受到自己的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环境遭到污染,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人类互相争斗,激烈竞争,进—步加剧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当然,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应该首先觉醒起来,为人类发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但教育应该做些什么?21世纪的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关心环境、关心大家,要有全球观念。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小小的地球上,不论穷人还是富人,如果环境遭到破坏,谁也逃脱不了厄运。
只有大家都关心,共同来治理环境,人类才能继续生存。
未来的教师要有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克服狭隘的地方观念、种族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友谊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局势仍然动**和紧张,局部地区还战火不绝,而世界争斗的焦点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竞争上。
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因此,教育面临着经济竞争的挑战,教育要为经济竞争培养能够战胜对手的人才。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年的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在领先地位,现在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赶上。”
英国在高等教育的绿皮书中也提道:“我们国家的竞争对手,正在培养或计划培养比英国更多的合格科学家、工程师、工艺和技术人才,繁荣经济需要这些专门人才,方能发挥企业家的才智和支持他们的成就。”
可见各国都在关心教育改革,以便培养在21世纪能够战胜对手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也不例外,也要为21世纪中国的繁荣培养人才。
邓小平为中国的发展设计了宏伟的蓝图,中国到20世纪末要达到小康水平,即国民人均收入要达到800~1000美元,然后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育培养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应是生产的能手,而且应有国际经济竞争的头脑,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战胜对手。
21世纪将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国际竞争要靠高科技,战胜环境污染要靠髙科技,发现和创造新的能源要靠高科技。
21世纪要加强科技教育,中学教育的内容及手段都将有重大的变革。
师范教育不仅要适应这种变革,而且要走在变革的前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