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导师制模式下,学生必须自己进行立论,进行辩论和独立思考。
而美国的模式是互动式的讨论会,或者说是小班授课,一小群学生他们需要去立论,去辩论,去挑战彼此,而不是盲目接受导师的观点。
现在美国的顶级大学的考试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让学生去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去分析某一个观点的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莱文校长讲,美国教育的体系有不同的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有很多的层次。
有一些教育机构是专门培训最有竞争力、最高端的那些学生或者未来的人才。
这些教育机构是数量比较少的,他们比较注重通识教育。
还有很多的大学是职业培训的机构,是专门为以后具体的一个就业的方向来培训学生的。
所以,在美国,高等教育当中有一半的学生是进入两年制的、类似于专科层次的社区大学来学习的。
换句话说,美国一半的高等教育学生是在两年制的专门的职业培训的学校,这些学校纯粹该是为了就业,为了找到一个工作而进行技能培训。
但是我们应该眼光放得更加广泛一点,因为高等教育范围非常广泛,而最高端的大学,即美国最优秀的大学或中国最好的100所大学,我们倡导一种通识教育的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
张晓鹏撰文《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文[3],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
、三个“结合”
,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1.以学生为中心
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
的教育,贯穿了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其中的道理,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德校长对学生所说:“你们就是大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财政日益吃紧,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学费一涨再涨,“学生消费主义”
在全美大学中开始盛行。
大学既然收了学生高昂的学费,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随着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教育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大学毕竟应以人才培养为本。
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卡斯佩指出:“在大学和工业界有很多有关大学技术转移的议论。
然而,知识转移的最成功的方法是培养能够探究知识然后能在工业、商业、政府和大学自身中起领导作用的一流学生。
1991年,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
。
亚利桑那大学、西密西根大学、阿拉巴马大学、阿肯色大学、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阿默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西北大学等一批大学紧随其后也提出了类似的办学思路。
本科生是美国大学生的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就要更加重视本科教学。
美国大学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学分制,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的办学理念。
1998年10月,美国大学率先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入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
《宣言》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
,要求“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