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能够使他们自由地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使自己的行为与确认的目标相一致”
;第二,组织管理的手段和程序不清楚;第三,组织中不同机构间虽然存在联系,但相互间的影响比较小,机构和成员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独立性强;第四,组织结构不确定。
规模越大,复杂程度越高的组织,其权力结构越复杂模糊;第五,越是高度专业化、规模较大、有多种目标的学院组织,其组织内部运作越无序,它越需要专业人员依据自己的判断来从事教学,而并非按照管理者的命令去工作;第六,组织管理中参与者的流动性强,很难明确各人的责任;第七,组织对外部信息的把握具有不确定性,决策过程模糊;第八,组织的决策是无计划的决策。
当新的问题出现时,组织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付新问题而未能顾及对原有决策的实施;第九,强调分权优势。
[7]
当然,笔者认为,这种松散性组织有其不足,它不利于行政控制,行政效率不高;但也有其优势,它更适用于学术创新组织,具有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大学组织的松散性质有其必然性,这种性质在不同的大学中体现程度不同。
应当说,大学发展高深学问、培养高尚人格、引领社会不断走向完善的理想以及它基于知识和学科的特点,也需要松散结合的组织模式。
因为松散结合对于组织的发展是有益处的。
第一,松散结合有利于化解整个组织不得不为环境所发生的每一细小变化而做出反应的可能性;第二,松散结合可以为组织提供敏感的反应机制;第三,松散结合系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局部适应系统,局部适应相对于整体调整而言,灵活机动、承受风险小、代价低;第四,松散结合有利于组织内部创新活动的开展,面对环境的各种变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并展现出适应的多样性;第五,在松散结合的系统中,即使出现局部的病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其他部分;第六,松散结合的系统可以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更开阔的自主空间;第七,具有松散结合系统特征的组织,由于内部各组成部分缺少过于密切的联系,而不必为协调关系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因而运作成本低[8]。
阎光才博士对此颇有同感:“在大学组织内部,系科间的松散状态是自然形成的,这种松散结合有助于各系科相对独立地应对环境提出的多样化要求,增强组织的整体适应性。
松散结合也是形成大学组织内部动力和活力的缘由所在,松散状态为基层的学术自主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焕发了个体的创造活力和部门的发展动力。
尽管它削弱了行政干预的力度,多少显得有些混乱和无序,但无序中却存在一种非设计的秩序,这恰恰是保证大学教学、学习和研究自由的根本所在。”
[9]
(二)大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机构。
首先是成员的复杂,有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
其次是组织结构和权力的复杂,有科层的官僚组织和非科层的学术组织。
再次是权力结构的复杂,大学中有学术权力,包括教授的个人权力、各种委员会的权力(如学术委员会等);有行政权力,包括党组织的权力、大学校长的权力、教职工的权力(教代会)等。
最后,是大学功能的多样性,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建设等功能。
大学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组织,这就决定了大学组织、大学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有人认为,大学校长这把椅子最难坐:大学校长既要有政治家的眼光,还要有教育家的能耐;既要有企业家的意识,还要有慈善家的情怀[10]。
[1]温正胞,谢芳芳.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2]项贤明.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新华文摘,2005(4).
[3]汪明义.把握大学组织结构办好民办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4]温正胞,谢芳芳.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5]陈金凤,杨德广.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6]温正胞,谢芳芳.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7]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68-177.
[8]阎光才.大学组织的管理特征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9]阎光才.大学组织的管理特征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10]汪明义.把握大学组织结构办好民办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