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初衷,就是想强调体制内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永葆一份公共关怀,不能仅仅总是站在自己的职业、专业或团体的立场上发言,而要以知识的纯粹与客观来对社会公共事务表态。
4.勇为真理殉身
孔子曰:“士志于道”
,孟子强调:“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
认为“士”
在追求真理时有一种献身的精神。
18世纪德国的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坦言:“我的使命就是论证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运都微不足道……要是我为真理而受到迫害,遭到仇视,要是我为真理而死于职守,我这样做又有什么特别的呢?我所做的不是我完全应当做的吗?”
古今中外,知识分子中不乏这样的人格。
屈原处于险恶的困境之时,仍然坚定地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司马迁蒙难后,忍受了人生莫大的屈辱,历时十余年创作出流芳千古的《史记》。
马寅初在20世纪50年代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新人口论”
,为时政所不容,被诬为“中国的马尔萨斯”
,遭受批判,但他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
他说:“我虽然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在史学领域里,陈寅恪奉行“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
在文学领域里,巴金晚年在完成《随想录》后,他讲“我说了真话,可以安心地离去了”
,等等。
他们虽然为捍卫自己的学术观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知识分子为追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人格风范。
综上所述,经典理想型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具有超然、中立、独立自由、公共关怀、去功利、以身殉道等人格特征与品质。
三、组织特征:大学组织的复杂性、松散性、模糊性
由于大学的组织目标多样、任务多重,诸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它具有学术属性,具有创新性、卓越性、引领性、文化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大学组织的复杂性、松散性和模糊性。
正如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这样描述大学:“很少能找到一种机构,既是那么统一,又是那么多样,无论它用什么伪装都可以认出。”
[6]
(一)大学组织的松散性
正如科恩、马奇和奥尔森把大学这类组织称为“有组织的无序状态”
。
他们经研究发现:教育组织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具有统一而清晰的目标、技术线路明晰、程序规范、每一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而其真实情形往往出人预料。
在马奇的视角下,教育组织内部的无序远甚于有序,人员、机构间的联系松散。
大学属于松散联合组织。
托尼·布什将松散组织的特征概括为九个方面:第一,组织目标不明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