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教学结束后则需要通过检测、反思、撰写报告等活动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及时弥补学习的不足。
(三)学习评价标准要体现差异教学理念的需求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八种基本智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区别在于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优势智能类型和组合状况的差异,使得个体之间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
如果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地理教学设计,那么,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就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是地理差异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
差异教学要求设置差别性、选择性、梯度性的教学目标才能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之相对应,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差异化和多元化的。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而不是强迫他们采用教师预设的方法。
美国学者席尔瓦和斯特朗曾提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可大致分为“掌握型”
“理解型”
“人际型”
和“自我表达型”
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学习偏好与最佳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的学习风格,并根据自己的风格运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如表5-6[6]所示)。
由此,教师也应该设计多样化、可选择的评价方案,以促使不同风格的学生均能发挥自己的学习特长。
另外,差异化评价标准的制订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适当加以修订,得到学生认同的准则才能得以遵守与顺利实施。
表5-6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
案例5-5[7]八年级学生科学素养中“理解与简单运用”
的学业水平
表5-7
案例5-5是对八年级学生“理解与简单运用”
这一科学素养的分层次描述(如表5-7所示),从A到D分四个层次,由高到低地描述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差异,这就引导教师在制定诸如“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气象与气候”
等内容的地理科学素养的评价标准时也应该分层设计,以便更加客观、科学地评定学生“理解与简单运用”
的地理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差异化的评价应该具有层次性与针对性
体现差异教学理念的评价方案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特点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在充分了解学情,准确定位学生“最近发展区”
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设计多层次的弹性作业与测评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例如,关于“地图”
一课的课后评价练习,就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一是总结性的测试题,可检验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情况;二是让学生利用家乡的导游图设计旅游线路,并计算线路的长度;三是指导学生绘制一份校园平面图,用以检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应用能力。
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特征选择其一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