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谁来学”
,是招收哪些学生入学。
中世纪大学既不接受公共资助,也没有公共责任,所以,它们招收学生是完全自主的。
今天,许多大学都接受公共资助,当然也必须承担公共责任。
公共责任之一,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希望入学学习的申请者。
这使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受到限制。
有时,政府会采用威胁减少资助,或者许诺给予额外资助的方法,诱导大学从某一群体(比如少数族裔)中招生。
但是,招收学生仍然被认为是大学自治的传统内容之一。
一般来说,人们认同,与大学比其他机构和个人更清楚一位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的标准一样,大学也比其他机构和个人更了解哪一位申请者更适合在大学学习,政府通常不会干涉大学接受或拒绝个别学生的入学申请的行为。
以上四个方面作为大学自治的内容,受到广泛的认可,在很多国家得到法律的支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以上四个方面高校拥有完全的自由,它们仍然要受到一般法律的制约。
尽管高校在教师的延聘中,几乎与私人机构一样拥有充分的自由,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也几乎与私人机构一样,受有关劳工法或劳动法,以及其他法律原则的约束。
比如,在教师延聘中,学校不可有种族、性别、宗教歧视行为;不可解聘孕期的教师,等等。
高校的教学内容不可与宪法原则相抵触。
例如,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赋予教育机构和教师学术自由,但同时附加了所谓“忠诚条款”
,即“教育自由不应与宪法相抵触”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忠于基本法,不得利用学校的讲坛宣传反对基本法原则的思想,并规定“凡滥用……教育自由……反对民主自由的基本制度的人,即丧失上述……基本权利”
(基本法第十八条)。
我国高校教学内容也不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学校的教学方法也不应包含对学生严重的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
大学自主地决定“谁来学”
,也不意味着它可以随意招收谁入学,特别是在它承担了公共责任的今天。
大学自主地决定“谁来学”
,意味着大学独立地以学术标准判定哪一位申请者更适合在大学学习,然后将他(她)招入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外部势力的限制,但大学也不能违背自治的学术标准。
所谓“大学自治的学术标准”
,就是用学术的标准处理大学自治中诸如招生等事项,当然,在处理大学自治事项的时候,忠实地坚持学术标准,有赖于大学的自律。
另外,大学自治并未在所有国家获得相同的支持。
在西方国家,高校的自治一般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支持,但法国是个例外。
在法国,学校对校内人事政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所有的教职员都是国家公务员,由国家的法律直接控制;大学对教职员的地位、报酬和使用年限没有影响”
[6]。
1993年以来,法国政府也试图通过所谓“契约性政策”
[7],在人事方面给予学校多一些的自由。
国家文凭制度是法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
只有获得国家文凭者,才有参加竞争公职的国家考试的权利;获得国家文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位课程的大纲,由国家颁布;尽管国家并不禁止学校开发通向本校学位的课程,但获得这种学位者没有参加竞争公职考试的权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