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它不是人类主观世界中杂乱信息的汇总,而是对合目的的实践活动“管用”
或“有效”
的“窍门”
。
缄默知识保持“沉默”
,但是它作为特殊的知识影响行动。
科学哲学借哲学的方法归纳出知识的不同形态,发掘出“范式”
“缄默知识”
等有用的概念。
与此同时,文化人类学、管理学、心理学也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通过不同路径揭示了人类超越“客观知识”
的复杂的知识构成。
诸如戈尔茨(C.Geertz)的“本土知识”
、薛恩(D.S)的“反思性实践者”
、布鲁纳(J.Bruner)的“民间心理学”
、阿基里斯(C.Argyris)的“声称的知识”
和“使用中的知识”
,这些指向实践知识的来自不同学科的概念,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人是全身心学习和思考的认识者,除了大脑这个心理活动的“机器”
,人还“通过身体思考”
。
人的认识成果附着在自己的神经系统“缄默存在”
,也可能通过语言外化成为“客观存在”
。
鉴于知识形态的多样性,考察高等教育的质量观,需要既研究缄默的质量观,也分析客观的质量观。
从观念主体的认识动机、认识方法、认识成果、认识影响几个方面看,还存在着官方知识、组织(机构)知识、学术知识和民间知识之间的差别。
官方知识的认识动机是解决国家或者区域普遍性问题。
认识方法有调研、座谈、会议讨论、“封闭制定”
等手段。
认识成果是以国家和政府文件(包括法律文件和政策文件)或官方身份发表的领导讲话。
认识影响是相关范围内“舆论环境”
“制度环境”
“资源环境”
的建立、变化或革新。
官方知识的话语体系和修辞手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讲形势、定原则、立规矩、提要求、下指示”
是基本的语言特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