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且,美国的教师比较习惯于自己工作,我们也非常尊重教师的个人权力,尊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不能强迫他们接受这样的做法。
看来,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有关课例研究在美国命运信息,与前面的花絮可以相互印证。
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的有关研究风气渐盛。
一位欧洲学者表示:“2001年4月我到美国西雅图参加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会议(AmericaEduResearchAssonualce),在1000个研究报告里面,其中只有一个是进行课的研究的。
今年的上月(四月),在新奥尔良又召开了这个会议,与课的研究有关的报告有五十多个。
如今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200多个美国人所创建的课的研究的网址。”
[7]另一方面,课例研究“在美国却遭遇到了各种挑战。
美国教师认为,课例研究源于国外,不符合美国的国情,在美国无法实施。”
“在日本学校普遍盛行的研究课在美国很难实行,因为日本是一个教育集权制的国家,全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课程,而且广大教师还有合作和批判性反思的传统。”
“开展课例研究,就意味着要采取日本的教学实践”
。
当然,美国一些研究者仍然坚持应当推行这种做法,并且提出,“课例研究要走进学校,需要美国教师以平等、包容、开放的胸襟,克服唯我独优的畸形文化心态,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向度交流转为多向度交流,进而改变观念,修正体认。”
这些研究者们认为,课例研究以教师为导向,具有合作性,“教师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从相互的实践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其深层原则却是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课程中学习”
,等。
[8]
不必为别人对教研室和教研员的称赞而沾沾自喜,也无须因别人没有教研室和教研员就惶恐不安。
“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
教研制度究竟如何,拥有和实践这个制度的中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最有发言权。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他们的态度是基本肯定和支持的。
如果需要对于中国基础教育三级教研组织的普遍、长久存在做个价值判断,我想说的是,它的一枝独秀是应该肯定的,是中国教育的得天独厚。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等级规划中,终于有了关于教研组织的专项研究课题,由梁威主持的《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及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
重点课题,据悉,由全国各省级教研组织通力合作的研究成果即将结集出版,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个领域的关注。
[1][美]贾雷德·戴蒙德著.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8.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99.
[3][英]德斯蒙德·莫里斯.刘文荣译.人类动物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18.
[4]同上,第19页。
[5]2005年,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杨文忠博士提供。
[6]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郭华教授提供,2008.
[7]马飞龙.从变异理论看国际比较中数学教与学的差异[J].上海教育科研,2002(8).
[8]霍海洪.课例研究在美国:挑战、对策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