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五 组织各种教学比赛(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程度。

就这样,在学校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下一次县(区)级比赛的“种子选手”

,在县(区)级比赛中的佼佼者便成为省(直辖市)级比赛的“候选人”

……以此类推,秩序井然,直到金字塔的顶尖。

因此,虽然只是在学校内部,规模不大,形式也不隆重,教师们却不会掉以轻心,通常会向多人请教,会请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同仁出谋划策。

此外,毕竟是在学校内部,是最低层次的比赛,教师们的课是最接近原生态的。

对于教师的各种教学比赛,至今毁誉参半。

记得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一位北京市教委某部门负责人(ZW1996)谈到各种教师的教学比赛。

我表达了自己的不以为然,主要是抨击其做假,并且断言:“这些课事前至少要操练三遍以上”

那位负责人闻言哈哈大笑,当即挺不留情面地挖苦我:“你未免太缺乏想象力啦!

告诉你吧,通常没有七八遍练习是不可能拿出来的。”

其实前面所谈到的公开课,也已经存在这样的惯例。

比赛所附加的荣誉与风险更是令其与公开课不可同日而语,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可以想见。

“没有七八遍练习是不可能拿出来的”

也许有所夸大,但即使是区一级的教学比赛,“三遍以上”

恐怕稀松平常。

这种作假自然为人们所反感,除了不能反映教学的真实状貌,人们尤其忧虑的是这种现象所带给学生们的“副作用”

:身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带着自己的教育对象,大把地挥霍着有限而无价的学校教育时光,一遍遍认真地重复着操练学生早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如何给自己寻找行为的正当性?学生们又将产生怎样的感受?说得严重些简直是肆无忌惮地玷污心灵,教唆欺骗。

十几年过去,重新思考这样的事实,发现自己的看法与从前有所改变。

并不是赞成弄虚作假,而是对于这种比赛本身看得更为客观些。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教育领域也要鼓励竞争,提倡出类拔萃,可以说,这些在教育领域还有着特别的意义,毕竟,庸庸碌碌的教师是难以胜任育人重任的。

这一点,教研员们看得十分清楚。

一位教研员(LT,2010)坦率地说:“各种比赛无非就是给优秀教师一个出头和表现的机会,比赛可以刺激教师下功夫提高自己专业能力。”

至于伴随比赛而产生的各种病态、扭曲的行为,不能归罪于比赛本身,这就好像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归罪于争取好的成绩一样。

如今的人们早已熟悉竞技体育中的种种乱象:服药、赌博、作弊……但却并没有为此而禁止竞技体育本身,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规则来限制和惩罚不端行为。

教育活动自然要比之体育比赛更为复杂,除了比赛本身在管理实施上不断完善外,更有赖于其他多种条件:教师队伍基本待遇的保证和提高、教师行业在社会上真正为人所尊重、全社会诚信环境的建立与完善,等等。

近年来,各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赛事有所减少,许多教研员也谈到这一点。

“以前全国比赛每年都有,现在次数少了,两三年一次,每个市获奖人数2—3人,只有荣誉,没有奖金,市里和区里一般也没有物质奖励。

一般来说,谁办比赛,谁贴钱。”

“与过去相比,现在行政系统出面组织的比赛少了很多,过去的小段(课堂教学片段)评选,教案评选等单项比赛都没有了。

大概是受学生比赛减少的影响,也可能是要考虑减轻学生负担。

记得在1987年、1988年前后,反正是20世纪80年代末吧,获奖证书上还有当时北京教育局的章,是受官方认可的。

现在没有了,盖的多是各个学会的章。”

(LT,2010)

对于比赛获奖与教学的关系,基本上大家都给予肯定。

就如一位教研员所说:“得奖与教学水平基本是呈正相关的,得奖的教师,平时上课都不会太次。”

(LT,20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掌珠令斗破之元素封神被抛弃的首领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一拳歼星从长生苟到飞升彪悍农女路子野在霍格沃茨淡定地喝红茶古代养娃日常封神之逍遥不二仙神话三国领主开局签到送封号斗罗穿越诸天,开局救下司理理全金属王座一出场就无敌的主角诸天演道炮灰女的另类修仙隐婚成神从种田开始从斗罗世界开始签到只要我死遁够快师兄他会读心我要做球王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