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初高中全体教师参加的活动共有36次,占总数193的18.7%。
初中教师参加的活动有83次,占总数的43.0%;其中,初中全体教师参加的有8次,初一24次,初二23次,初三28次;高中教师参加的活动有74次,占总数的38.3%;其中,高中全体教师参加的有3次,高一27次,高二21次,高三23次;骨干教师1次,占总数的0.5%;中青年教师14次,占总数的7.3%;组长3次,占总数的1.6%;普通学校的教师有1次单独参加的机会,占总数的0.5%。
从表中可以看出集中教研的基本情况。
活动具体内容分布。
以针对日常教学的活动最多。
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阶段,教材教法分析(集体备课)、考试复习、公开课、教学计划(安排协调进度)等在各个学期都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可以想见,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协调所在区各个学校在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进程、学业要求方面的必要的统一性。
学科分布。
在科目上,毫无悬念,语、数、外、理、化等占据最大比例,与这些科目在学校教育中的所占课时以及实际地位一致。
此外,即使课时较少的音、体、美、劳技等所谓“小学科”
,也有比较充分的教研活动保证。
年级分布。
覆盖了中学所有年级。
很自然,针对毕业年级的活动更突出:在初中阶段,以初三年级教师的活动次数为最多,在高中阶段,以高三年级教师活动次数为最多。
这种情况与人们的一般印象基本符合,这是两个即将分别参加“中考”
和“高考”
的年级,两个考试均是“性命攸关”
强竞争性的,当然也就是学生、教师、家长格外关注的年级,作为直接负责指导教学活动的教研室,必须对这两个年级的教研活动另眼相看。
活动对象分布。
各个学期的安排中,分学段、分年级的全员性活动都占据最大比例。
此外,显示出教研室在教师队伍成长方面亦有所考虑和安排,每个学期均有按照不同年龄分组的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教学比赛等内容。
同时,也有管理性质的如各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参加的活动。
活动形式。
包括了由教研员主讲的教材教法分析、由教研员主讲的考试命题思路和复习建议、公开课、经验交流、比赛、科研课题活动、试题分析、工作总结,等等。
总体说,这个区的教研活动很典型地体现出教研组织的本色:强烈的实践意味。
2008年,我们走进北京市名声卓著的海淀区教研室,亲身体验了两次完整的教研活动。
第一次,2008年10月10日,下午2:00,初中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
活动从2:00—4:30左右结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教室内始终座无虚席。
教师们十分认真,与时下频繁要求教师们参加的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讲座、学习等场合相比较,教师们聚精会神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部分。
是海淀区教研室初中三年级数学教研员的讲座。
内容主要是平方根教学,对新课程改革后教科书有关内容的变化做出说明解释,就教师们比较困惑的地方、教学中把握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
教研员根据之前在若干学校听课的发现,根据自己的分析研究,为一线教师做辅导,其中有对于变化的说明,有对于困惑的澄清,有对于不当做法的纠正,有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在讲座进行中,多次与教师互动交流。
[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