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998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走近科学》正式开播。
该栏目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为宗旨,以生活中的推理故事,热点、疑点的科学解析为主要内容,开播近10年来,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已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
(五)纪录片类社教栏目
纪录片类社教栏目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并用引发人们思考的电视艺术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除了纯粹的纪录片外,我国已经向栏目化或频道化迈进。
如中央电视台的《讲述》、《纪实》、《新闻调查》、《见证》、《社会经纬》、《探索·发现》,北京电视台的《这里是北京》,东方卫视的《东方全记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凤凰大视野》,安徽卫视的《东方纪事》。
而频道则有2002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纪录片专业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正式开播。
《探索·发现》栏目以“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
为宗旨,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
扩版后的《探索·发现》栏目,在保持原有品质基础之上,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使节目既有较高文化品位、知识内涵,又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二、按照栏目的形式分类
(一)纪录片式社教栏目
纪录片是一种影片类型,也是社教栏目基本的制作样式。
纪录片样式是社教类栏目的主要节目形态,掌握优势资源再加上好的创意策划就掌握了社教类栏目制作的关键资源。
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拥有最优质的资源: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与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变更为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制作中心,两个老的纪录片厂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影像,借助这些老电影资料,制作了一系列珍贵的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纪录片,让观众从影像中了解历史,在影像中传承文化。
《探索·发现》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倡导“娱乐化”
纪录片的理念,讲述精彩故事,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运用生动的视听手段,呈现较高文化品位与知识内涵,具有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的节目。
栏目关注当下文化热点和文化现象,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梳理。
例如,八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通过对昆曲历史的梳理与再现,将昆曲作为一个文化载体,透射出中国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表现了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与艺术追求,向大众传播了经典文化,重塑文化自信,获得积极正面的社会效应。
(二)讲座(宣讲)式社教栏目
讲座(宣讲)式社教栏目是将电视媒体作为讲坛,是现实“课堂”
的媒体化形态。
这类栏目从策划角度来讲,首先,需要有出色的主题策划、明确的定位、清晰的思路与有效的环节;其次,需要优秀的主讲人,能够将专业化、学术化的内容转换成大众化的语言,用通俗的讲解方式引起观众的兴趣,主讲人(主述者)是整个节目的灵魂与核心,典型的栏目是《百家讲坛》;最后,在主题策划和主讲人之间建立可以延续的关系,某个主讲人、某个文史热点都可以形成有效的主题系列,既显示一定的专业性、学术性与系统性,又能获得最大化的收视群体。
《法律讲堂》分为生活版和文史版,结构上将主题讲座与背景介绍结合。
文史版的形式与《百家讲坛》相似,旨在“观复而知新”
从古代政律案件中感悟先贤的才智思辨与坚持正义的人文理念。
生活版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例的讲解。
传播实用的法律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指导公民公共社会生活。
两者除了选题方面的不同之外,主讲人的身份也不同,在生活版中,主讲人不是原创者,而是一个主持人(宣讲人)的身份。
《子午书简》栏目以其书香特色如同空谷幽兰般撷取古今中外经典诗歌、小说、散文,取其精美段落,邀请名家朗读,“以言述其情,以志传其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