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些介绍自然常识或卫生习惯的故事,中间可以提问,但问题应简单,一两句话就可回答清楚。
在教师的讲述结束后,如还有时间,可适当提一些问题,了解一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情况。
对大班后期的幼儿,还可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讨论。
(5)直观教具的运用。
鉴于小班幼儿主要是依靠具体形象的、直观的形式认识事物,教师给他们讲故事,有时需要直观教具辅助进行。
除小班外,一般在第一次讲述故事时,都不宜采用直观教具。
因为当幼儿对作品内容还没有了解,对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还生疏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些具体形象的东西所吸引,分散注意力,影响对作品内容的感知。
所以直观教具最好是在幼儿已初步掌握作品内容以后,伴随教师第二次讲述故事时再行出现,使幼儿能具体形象地再一次感知作品的内容。
选用什么样的直观教具,要根据作品内容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来决定。
选用的直观教具要形象逼真,色彩鲜明,人物之间、人物和背景之间以及各物之间的比例要适当。
教具要随着教师的讲述逐步出现。
综上所述,教师讲述故事是否成功,主要涉及以下因素:
①教师所选择的作品是否适合听众;
②教师对故事内容的熟悉程度;
③教师讲故事语言速度的快慢、清晰程度、声调的质量是否恰当;
④讲述故事时是否适当地伴随了表情;
⑤幼儿能被教师讲的故事所吸引;
⑥教师出示直观教具是否恰当;
⑦幼儿坐下来后,教师能否看清楚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孔。
(二)幼儿复述故事
1.培养幼儿复述故事的作用
(1)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低幼儿童而言,完整地表达出故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这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失败感和挫折感。
如果幼儿长期经历这种失败的经验,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从而失去尝试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复述是幼儿首先学习的一种讲述形式,它是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在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时,要由浅入深地进行。
开始只能以有顺序地讲出主要情节为标准,幼儿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可以再通过对语句的停顿、轻重音的变化来进行指导,让幼儿在讲述中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情。
(2)激发幼儿合理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6]阅读作品的过程,不仅是幼儿欣赏的过程,也是幼儿发展思维的过程。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作者为读者留下空白和暗示线索,引导读者对已存在的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和联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和新想法。
以经典儿童作品《隧道》[17]为例:当妹妹爬进隧道寻找哥哥时,遇到了一片恐怖的森林。
仔细观察,大树的形状里竟隐藏着狰狞的野猪、阴险的狼外婆、可怕的斧头和咆哮的断臂熊。
这些形象都是幼儿在故事中经常见到的,在阅读时只有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和合理联想,才能让幼儿在自我发现中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快感与兴奋。
其实,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多是来源于生活。
如果没有想象,生活将是一片苍白与乏味。
因此,在阅读作品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将会使儿童的想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埋下一颗丰富想象和学会欣赏的种子。
当让幼儿把已听过的故事复述出来的时候,会在回忆的基础上,自然地融进自己的想象、思考,编织出原故事中没有的细节、对话等。
(3)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