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恢复六年前被窦太后阻止的儒学复兴运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征诏贤良文学之士百余人,咨询他们对汉王朝未来发展的意见。
公孙弘在谦让一番之后亦被征诏至太常。
汉武帝重演六年前建元故事,策问古今之治道,公孙弘如题对答,惜太常不太满意于公孙弘,奏弘第居下。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
……为内史数年,迁御史大夫。
……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
旋封为平津侯。
[7]
当时延揽的文学儒者不独公孙弘一人,但公孙弘为丞相且封侯,则不仅实际上认可了儒学的地位,而且势必对儒学的风气以及儒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据记载,“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
[8]
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这势必造成两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儒家学者更加热衷于以学求贵;二是由此则导致儒家学者内部的火并,甚至最终导致儒学地位的动摇。
如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不能不引起身居高位的儒学领袖公孙弘的关注。
我们看到,公孙弘在富贵之后所思考的也正是这一问题。
他一方面竭力提高儒学的地位,解决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则设法平息儒学的内部纷争,以保障儒学在与其他学说的争斗中的实力。
关于前者,司马迁、班固都曾说“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
,乃上书建议兴教化,为博士置弟子员等。
公孙弘写道:“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
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
今礼废乐崩,朕甚悯焉。
故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咸登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
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广贤材焉。
’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
古之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