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02(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儒学在孔子之后发生严重分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大凡显赫一时的思想家在其身后莫不如此,因为思想的解说原本没有固定的模式。

思想的继承更视后来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需要以及继承者个人的才、学、识诸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何况“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88]参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因材施教。

而且孔子的教学,最能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及当时的具体环境而联系实际。

因此,孔子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因为提问者的情况不同、回答的时间、地点不同而结论相异。

如关于“仁”

的解说,《论语》中凡见109次而绝少相同。

所以,儒学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在孔子生前,孔门内部矛盾即露端倪。

至于孔子死后,没有任何一个弟子能起而代之,一部分弟子如子夏、子张、子游虽曾企图推出有若作为“盟主”

,但由于曾子的反对也只好不了了之。

而曾子由于与子张、子夏有深刻的意见分歧,[89]再加上他本来就具有一种“战战兢兢”

严守孔门遗规而绝不自标宗旨的慎重态度,故而也难以举起孔门“帅旗”

在孔门后学中,无一人具有统领整个学派之资格,因此“取舍相反不同”

而又都自谓为真孔子、真儒学。

其实,认真考查他们的思想内容和发展线索,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在假借圣人的旗号而兜售自己的货色,他们之间除了相互攻击、辩难外,也有相互吸收和改造的一面。

儒学在孔子之后所发生的分化必然反映在对待儒家的重要经典——《春秋》的态度上。

孔子晚年,取鲁国《春秋》参照百国史书,选择自己以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春秋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记于竹简,作为授课提纲以教弟子。

但由于弟子们的才、学、识的不同,或者孔子在不同场合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出现不同的讲课记录。

这些不同的记录,现存的惟《公羊》、《谷梁》、《左传》三种本子。

其实,在当时决不止于此。

“获麟成编,西河能传旧史。

当时环堵之士,遁世之徒,崎岖戎马之间,展转纵横之际,惜年代绵邈,姓氏湮沦;如《公羊》有沈子、司马子、北宫子、鲁子、高子六人,《谷梁》有沈子、尸子二人,皆独抱遗经,有功于后学者。”

[90]据周予同先生考证,沈子、司马子、北宫子、鲁子、高子“六子盖皆传授《公羊》之经师,其详今已不能考见。”

[91]至于沈子、尸子又当为《谷梁》之传人。

年代久远,史阙有间,古之学《春秋》而又可考者有如下诸人:

子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既没,子夏居河西教授,为魏文侯师。

其子死,哭之失明。”

《史记·儒林传》又指出:“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子夏作为孔子晚年“文学科”

高足,得以参与《春秋》的整理和编纂。

《公羊传疏》引闵因序曰:“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

何休在《公羊解诂》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的注中引谶纬,几乎以神话的口吻道出子夏与《春秋》、与孔子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如意郎信仰诸天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恋爱要在距离锁定后星月舞者秩序官[快穿]我真的不想谈恋爱我在遮天修永生倾城狂妃:殿下,求轻宠八零之珠光宝气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武动乾坤这个刺客有毛病星空锋砺当上帝重新开始进化特摄公寓空间囤货:超强木系异能者亲兵是女娃:拐个将军做夫君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美味农家女圣墟斗罗之雷神传说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北宋大丈夫王爷,王妃又去打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