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02
banner"
>
到了西汉,司马迁等人坚信《春秋》与孔子有关。
他说:“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获麟。
孔子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51]至于孔子作《春秋》的动机和原因,董仲舒因袭孟子的陈说而又有所发展,他指出,“周道衰废,孔子为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子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52]壶遂也指出:“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仪,当一王之法”
。
[53]
东汉以后,人们也大多相信孔子作《春秋》的说法。
《汉书·艺文志》认为孔子作《春秋》的动机除孟子等人所说的使“乱臣贼子惧”
之外,还有“仲尼思存前圣之业”
,因而,“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
,作《春秋》。
到了西晋,杜预在作《左传集解》时最先提出怀疑。
杜预说:“《春秋》之作,《左传》及《谷梁》无明文。”
[54]查今本《公羊传》也没有明言孔子作《春秋》之事,惟晋人孔舒元本《公羊传》有这样一段话:“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何以书?记异也。
今麟非常之兽。
其为非常之兽何?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然则孰为而至?为孔子之作《春秋》也”
。
[55]其后,孔颖达作《左传正义》引贾逵、服虔、颖容之说,皆以为孔子作《春秋》,文成致麟,麟感而至。
就是说孔子作《春秋》在前,致麟在后。
关于获麟在作《春秋》前后的问题,向来争论激烈。
杜预认为:“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感也。
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因此,杜预主张:“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上于所起,为得其实。”
[56]而公羊家则以为:“哀公十四年获麟之后,得端门之命,乃作《春秋》,至九月而止笔;《春秋说》具有其文。”
[57]
上述争论,虽然激烈,但都建立在孔子作《春秋》的前提下。
到了中唐,与对儒家经典怀疑思潮相呼应,刘知几才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春秋》与孔子的关系问题提出怀疑,他虽然未能得出《春秋》非孔子所作的结论,但他对“《春秋》之义,其所未喻”
的指责,[58]却开启了近代“古史辨派”
对《春秋》作于孔子说怀疑的先河。
[59]“至今则疑古之风方炽,《春秋》之非孔子作,多为新学所共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