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仁义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与为义”
。
[12]正人必从正我始,爱我必自爱人始,这样儒家伦理哲学中“三纲领八条目”
的实质就被董仲舒给予彻底揭示出来了。
但是另一方面,董仲舒又具有爱无差等的泛爱主义倾向,他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
这种倾向显然是受到了墨子兼爱学说的影响。
不过,泛爱主义倾向在董仲舒那里并不如后世佛教所强调的不杀生的泛爱,而实质在于表述作为大汉帝国,应该恩泽流于四海,不应仅限制在自己同宗同族的小圈子里。
他说,“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
。
[13]
综上所述,董仲舒关于人的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
其糟粕主要体现在宗教神学的形式上,这是时代使然,不应苛求;其精华在于,他基于对现实的批判和不满而构思出未来社会的蓝图,他一方面强调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主张对君主权力进行积极的限制;他的民本主义思想虽然没能达到近代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的高度,但在中世纪黑暗社会里,不能不认为是一种有识之见。
还必须指出,董仲舒的这些思想精华,虽然在当时的社会没能发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他之后二千余年的传统社会确曾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各朝各代的统治尽管一再变换统治的具体方式,但在根本国策上则不能不按董仲舒的设计有意或无意地去执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董仲舒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教父和国师,可能是再恰当不过了。
[1]《春秋繁露·立元神》。
[2]《汉书·董仲舒传》。
[3]《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4]《春秋繁露·灭国上》。
[5]《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6]《春秋繁露·俞序》。
[7]《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8]《春秋繁露·王道》:
[9]《论语·颜渊》:
[10]《春秋繁露·俞序》。
[11]《春秋繁露·仁义法》。
[12]《春秋繁露·仁义法》
[13]《春秋繁露·仁义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