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表达了董仲舒“更化”
思想。
如前所述,董仲舒认为,汉兴以来,承秦之弊,“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
。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极为严重的问题,犹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无奈何”
!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董仲舒以为在于统治者执行了一条不合时宜的路线,以致积弊太多,负担太重,结果使得“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
。
怎么办呢?必须尽快改弦更张,改变旧有的统治方式。
他说:“譬如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12]
改革,历来都是难事,改革成功的效益尚是小事,而重要的是必须为改革寻找理论依据。
生当二千年前的董仲舒,其理论依据并不在现实的生活中,他只能向他的自然科学即天论中去寻找。
他认为天子受命而起,所面临的问题代有不同。
因而,“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仁,通以已受之于天也”
。
[13]
既然王者受命于天,那么其变革就只能按天意进行,“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也,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事天亦然”
。
[14]董仲舒的这些论证,虽然几近武断,但他毕竟为汉代统治者即将进行的变革找到了理论依据。
这都足以说明,董仲舒论天论人并不是在抽象思维王国里的玄想,而是现实生活在思想家头脑里的折射和反映。
[1]《春秋繁露·立元神》。
[2]《汉书·董仲舒传》。
[3]参见宇同《中国哲学大纲》上册第187页,商务印书馆1958年。
[4]《庄子·秋水》。
[5]《荀子·王制》。
[6]《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7]《春秋繁露·无国上》。
[8]《春秋繁露·保权位》。
[9]《春秋繁露·楚庄王》。
[10]《墨子·天志上》-
[11]《墨子·城志下》:
[12]《汉书·董仲舒传》。
[13]《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14]《春秋繁露·楚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