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小中央”
与“众封建”
banner"
>
荀子对商鞅行政系统权力模式的修正,显然是基于传统儒学的政治观念,但由于这种思想在实质上是主张建立一个“联邦式”
或“邦联式”
的国家,主张保留各诸侯国在各自领土内的行政权力,因而与秦国正在推行的消灭诸侯国、建立郡县制的大一统国家的基本政治国策相抵触,也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存在明显的偏差。
故而荀子一生虽然也和当时的学者一样,奔走于诸侯门下,希望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社会实践,“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
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
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
卒不能用。
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
。
[1]其迂阔之状可以想见。
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的超前与滞后,对思想家个人来说,其结果必然带有悲剧性的意味。
荀子的主张或许不合乎当时的时代潮流,但他毕竟以思想家所特有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敏感地预示到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因此,他的主张不是两眼向后看,而是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固而有序的统一帝国,是关于未来社会模式的一种设计。
只是这种设计未必尽合乎时君的口味,故而必然落了个受冷遇的结局。
诚如徐干所评价的那样:“夫治国致平之术,不两得其人,则不能相通也。
其人又寡矣,寡不称众,将谁使辩之?故君子不遇其时,则不如流俗之士声名章彻也。
非徒如此,又为流俗之士所裁制焉。
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于匹夫。
昔荀卿生乎战国之际,而有睿哲之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明拨乱之道,然而列国之君,以为迂阔不达时变,终莫之肯用也。”
[2]远不如那些不学无术的“游说之士”
风光。
然而,思想的价值从来不以思想家个人生前的境遇而决定,而是取决于思想本身是否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荀子的“迂阔”
之论没有获得时君的青睐,但后来历史的演进却被荀子不幸而言中,故而后来者总是对“时君”
未能采纳荀子的主张深感惋惜。
刘向说:“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大乱,卒以亡。
观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
其言凄怆,甚可痛也!
呜乎!
使斯人卒终于□□,而功业不得见于世,哀哉!”
[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