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于是董仲舒的主张自然得到“明主”
汉武帝的欣赏,“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
。
儒学地位的确立似乎已成为可能。
或许是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原来与董仲舒同时应对的百余人中,“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
,于是丞相卫绾建议此次贤良对策中式者都不算数,“请皆罢”
。
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武帝虽然赞赏董仲舒的建议,但也只能将他安排到江都相的位置上,而无法留在身边以备顾问。
[12]
考卫绾的本意,似乎也并不反对儒术独尊,反而是赞同董仲舒的主张的,他以为儒学地位的上升有利于统治秩序的重建与稳定,只是在这次对策中,申、韩、苏、张之徒混水摸鱼,以期跻身于统治思想的行列。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卫绾的建议显然有利于儒学地位的真正确立和儒家思想的净化。
同年夏六月,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
为由请辞获准。
[13]魏其侯窦婴继任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
“上(武帝)雅好儒术,婴、蚡俱好儒。”
[14]儒学因这次人事变动又一次有被尊而敬之的明显趋势。
与此同时,根据儒家著名学者申公两名弟子王臧、赵绾的建议,汉武帝同意迎接儒学大师鲁申公作为国策顾问,[15]儒学又面临一次很好的机遇。
据记载,“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士,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
乃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
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
然已招至,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悦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以疾勉归。”
[16]儒学通往官方学术的道路再一次受阻。
原则上说,这一传统的解释具有相当的道理,儒学此次受阻师古曰:“天子不亲政,则丞相当理之,而绾不申其冤。”
显然与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
,即其不好儒术的个人品格密切相关。
不过问题在于,申公所对并非基于儒学的思想传统立场,而在相当程度上是在重申“清静无为”
、“不治而治”
的黄老学说,“雅向儒术”
的汉武帝不满意于申公之对,也可从一侧面证明这一点。
那么,窦太后的反击缘何而发呢?
其实,窦太后此次对儒学的反击,除了基于对儒家学说的本能厌恶外,更多地还是因为人事间的因素。
第一,窦太后及其家族与汉武帝及皇室素有不和。
窦氏出身卑微,有一兄一弟,少年时失散,成年后闻窦氏立为皇后,乃从其家之长安,上书自陈,“皇后言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
……乃厚赐之,家于长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