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丞相李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羽】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箧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10]这就是焚书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李斯的理论就其前提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具有进化、变化的思想倾向。
但其推论则是错误的。
因为政治上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思想意识的必然统一,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人们面对同一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想法,这是极为正常的认识现象。
而且,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思想的专制与独裁,并不是一个政权强大的正常表现。
恰恰相反,它是这个政权极端虚弱和自我恐惧的心情的必然流露。
在李斯之前很久,聪明的统治者就已经认识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面对社会公众对政治及政权的非议,正确的方针是疏导,而不是堵塞。
很显然,李斯的理论是中国政治学说史上的一次大倒退。
思想专制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或许有助于消除言人人殊的混乱现象,但其实际后果则势必加重思想异端的潜流与再生,使政府的权威严重下降,信用极度减低,合作者越来越少,离心者日益增多。
因此当政府一旦遇到风浪与挫折,这些本可与政府同舟共济的人则势必站到政府的对立面,促进政府的危机与崩溃。
我们看到,在秦末混乱的政治局面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投奔“革命”
[11],其根本原因也只在秦王朝的文化高压政策。
这一点正如司马迁所揭示的那样:“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
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
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日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12]这便是秦王朝文化高压政策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至于对政府的不信任与离心者日多的现象,在焚书之事发生之后也有明显的表现,并由此演化成严重的坑儒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