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越是愿意倾听、分享、原谅的地方,花开得越快。
而在某些仍存在严重分裂与仇恨的区域,植株生长迟缓,甚至出现枯萎迹象。
林晚在全球直播中宣布:“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的进化??不是基因突变,而是心灵共振的累积效应。
文明的成熟度,正由‘我能得到多少’转向‘我愿付出什么’。”
争议仍在继续。
一些国家试图垄断共感技术,将其武器化,开发“情绪干扰弹”
与“意识操控场”
;也有极端组织宣称“集体共感是精神奴役”
,炸毁了三座心语园。
但在更多地方,普通人正悄然改变。
东京街头,一名上班族在地铁站为流浪汉撑伞,两人谁也没说话,只是默默共撑一把红伞走进雨里。
监控拍下这一幕,当晚便化作一道紫色闪电划过城市上空,空中浮现文字:“谢谢你记得我也怕冷。”
巴黎一家医院,临终关怀病房的护士每晚为病人读诗。
某夜,一位即将离世的老画家突然睁开眼,用尽力气在墙上画下一朵铃花,然后笑着说:“我现在能听见了。”
次日,整条街的梧桐叶背面都浮现出同样的图案。
非洲干旱村落,孩子们把最后一口水留给生病的祖母,自己舔着石头上的露水。
那一夜,久旱的天空降下甘霖,雨滴中竟有微弱歌声回荡,像是千万人在齐声低语:“你们值得被爱。”
这些事不再被称为奇迹,而是一种“共鸣的必然”
。
陈默之继续前行。
他走过沙漠,穿过峡谷,翻越雪山。
每到一处,他不做演讲,不立碑文,只做一件事:坐在人群中间,翻开《共语录》,等有人愿意开口。
有些人讲完便走,有些人哭了整夜,有些人从此留下,成了新的倾听者。
第六个月,他在西南群山中的雾隐村遇见了一个特别的孩子。
那是个哑女,名叫阿禾,天生不能言语,村里人说她“被山神封了嘴”
。
她靠手语和图画与人交流,最爱画的是夜晚的星空。
她的画里总有一个人影站在银河之下,仰头望着某颗特别明亮的星。
陈默之住了半个月,每天陪她画画。
有一天,他指着那颗星问:“那是谁?”
阿禾摇头,又点头,最后在纸上写下三个字:**等我呢。
**
当晚,回应之株在村外竹林破土而出。
当阿禾走近树荫,空中忽然降下一场无声的雪。
每一片雪花落地,便显出一行发光文字,连起来是一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