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星没。
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彗星虽见,未足为忧。”
太宗敛容谓曰:“吾之抚国,良无景公之过。
但吾才弱冠举义兵,年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而居大位,自谓三代以降,拨乱之主,莫臻于此。
重以薛举之骁雄,宋金刚之鸷猛,窦建德跨河北,王世充据洛阳,当此之时,足为勍敌,皆为我所擒。
及逢家难,复决意安社稷,遂登九五,降服北夷,吾颇有自矜之意,以轻天下之士,此吾之罪也。
上天见变,良为是乎?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四月,康国献狮子,诏世南为之赋,命编之东观,辞多不载。
后高祖崩,有诏山陵制度,准汉长陵故事,务从隆厚。
程限既促,功役劳弊。
世南上封事谏曰: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显,珍宝具物,以厚其亲。
然审而言之,高坟厚垅,珍物毕备,此适所以为亲之累,非曰孝也。
是以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以为长久万代之计,割其常情以定耳。
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制度甚厚,功费甚多。
谏议大夫刘向上书,其言深切,皆合事理。
其略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
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所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以薄葬。”
又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入山陵。
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
其后至更始之败,赤眉贼入长安,破茂陵取物,犹不能尽。
无故聚敛百姓,为盗之用,甚无谓也。
魏文帝于首阳东为寿陵,作终制,其略曰:“昔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无立寝殿园邑,为棺椁足以藏骨,为衣衾足以朽肉。
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无有不发之墓,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
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于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
以为永制,藏之宗庙。”
魏文帝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向使陛下德止如秦、汉之君,臣则缄口而已,不敢有言。
伏见圣德高远,尧、舜犹所不逮,而俯与秦、汉之君同为奢泰,舍尧、舜、殷、周之节俭,此臣所以尤戚也。
今为丘垅如此,其内虽不藏珍宝,亦无益也。
万代之后,但见高坟大墓,岂谓无金玉耶?臣之愚计,以为汉文霸陵,既因山势,虽不起坟,自然高显。
今之所卜,地势即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陈周制,为三仞之坟,其方中制度,事事减少。
事竟之日,刻石于陵侧,明丘封大小高下之式。
明器所须,皆以瓦木,合于礼文,一不得用金银铜铁。
使万代子孙,并皆遵奉,一通藏之宗庙,岂不美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