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种文学不惜舍弃长远的审美价值追求而换取直接的现实的功效,以迎合时代并推动时代向前发展。
杨朔少年长于东北,深味战乱给民族、人民和个人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因而对新生活发自内心地珍爱,对生活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由衷敬佩。
杨朔是一个作家,但首先是一个战士,战士的天职就是服从纪律和集体,压抑甚至牺牲自我。
还有,他不能不受“兼济天下”
、“文以载道”
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因而对现实社会和政治充满了责任感,不会沉醉于自我欣赏和风花雪月的吟哦。
另外,他还是一个革命文人,受过延安的大熔炉的冶炼。
他明白并一直恪守着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信条。
看到这多种因素及相互影响,我们就不难理解杨朔四五十年代的那些艺术性不强、但却富有实用价值的战地通讯及与时代同步的小说了;同时也不难理解,在其后期创作中,他几乎没有一篇作品是纯艺术地、自我消遣地描写风情物景,而总是执著地在物象之上投入那些政治内容,尽管并不深刻,甚至单一和雷同。
李永建:《“杨朔模式”
漫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
泛读作品
杨朔:《香山红叶》《金字塔月夜》
评论文献索引
洁泯.谈杨朔的几篇散文.文学评论,1962(2).
黄政枢.杨朔的散文艺术.笔谈散文(续编),1964.
杨玉玮.自有诗心如火烈——忆杨朔同志.解放军文艺,1978(2).
朱信忠.质朴无华的题目诗情画意的文章——读杨朔散文《荔枝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余文秀.杨朔散文诗意探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
张俊杰.评价具体历史时期文学管见——兼论杨朔三年困难时期散文.文艺评论,1985(5).
梁衡.论“杨朔模式”
对散文创作的消极影响.批评家,1987(2).
杨福生.杨朔创作论.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2).
吴周文.散文十二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李兆忠.时代的错误——杨朔与其散文.名作欣赏,2010(1).
拓展练习
1.杨朔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在发表的当时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一段时间,不仅以其文体的精致与洗练确立了他在散文界的经典地位,而且也的确影响了过去一代人的创作。
然而,在当今读者的视野中,杨朔的分量显然无法和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现代散文大家相提并论,即便仅就新中国成立后来说,其影响也远远落后于巴金、秦牧、孙犁等作家的后面,从认为“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史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
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
[14]到“今天看来,杨朔散文很难称为真正的艺术作品,难以作为审美对象引起审美的注意,而只是在作为文化分析的材料时,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5],在50年中,杨朔散文的命运“两起两落”
,这种评价的变化令人深思,请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感受出发,查阅文献索引中的评论文章,谈谈你对杨朔散文如何评价?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审美意识和价值标准的变迁你怎样理解?
2.从“真诚”
与“真实”
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杨朔散文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