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八 三教论衡 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八节三教论衡: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

banner"

>

一、魏晋南北朝的三教冲突与融合

中国的思想系统中,儒家学术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就获得了正统的官学身份,成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教本是由四川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发展来的,是民间所创,虽然到东晋以后日益官方化,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基本上没有占据过官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地位,更多的时候它是跟在儒教后面擂鼓而已。

佛教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信徒众多,并且得到帝王大臣的推崇,大有取本土思想而代之的可怕趋向。

这种情况下,儒、道、释三教之间不断进行着调整,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而融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作为外来的宗教,佛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它要想在中国这块全新的土地上扎根,就要想方设法让脑中已被儒、道思想占据了地盘的华夏民族对它不怀敌对心理。

佛教徒们为此进行了各种努力。

当时的高僧将佛教的教义和传统的儒、道思想调和在一起。

三国吴时天竺僧人康僧会来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客观分析了形势之后,他在《六度集经》中巧妙地运用道家的“元气”

和“灵魂”

不死来概括和阐发佛教的“四大”

和“轮回转生”

他解释说元气强的为地,软的为水,暖的为火,动的为风。

四者和谐,就产生了识和神。

灵魂与元气结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就有了生死祸福的转换。

和道教思想相比,儒家及孟子对康僧会的影响更为明显。

《六度集经》中包含了大量的仁义孝亲这些本是儒家伦理核心的观念。

比如他以“恻隐心”

和“仁义心”

来比附佛教的心性,主张治国、牧民应当实行仁道,歌颂至孝之行,认为与其无尽地布施,不如好好孝顺自己的双亲。

最早译出的《四十二章经》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儒、道思想。

这部经书在宣扬佛教人生无常和爱欲为蔽等思想的同时,又夹杂了“行道守真”

之类的道家思想和“以礼从人”

之类的儒家话语,就是该经的文体也带上了儒家经典《孝经》十八章的痕迹。

佛教经过一番理论整合之后,在中土大地上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帝王士大夫阶层信奉其教的大有人在。

梁武帝的做法显示了他对佛教的狂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其中大多数寺庙就是在他主政时期建造的。

他曾数次舍身同泰寺,害得公卿们不停地凑钱将他赎回,以此变相地为佛寺提供经济支持。

他还三番五次登上同泰寺的法座讲解佛经,佞佛到如此地步,难怪后世文人将他晚年饿死台城的根源归结于此了。

信奉佛教,就意味着要将儒、道、释三教思想进行调和,三教合一势在必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八零前程似锦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渣爹的逆袭人生邪王独宠废柴妃杀怪百分百爆率,你跟我比幸运?我,君麻吕,要长生!网游之盖世大魔王我真的不想谈恋爱火枪未能击穿裤袜从寒门开始崛起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文娱从自媒体开始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二次元强化大师末世女主难当封妖的灯火投胎了不让江山LOL之战神崛起重生支配者一剑倾国农家恶毒后娘她超凶奋斗在修真界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年代文炮灰女配养崽崽我的外挂果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