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同时,法与术都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
如果君主手中无权,有法也发挥不了作用,有术也无从施展,所以,没有权势就谈不上法治。
同样势也离不开法,有势无法就不是法治,而是“人治”
或“心治”
。
因此,一个聪明的君主要“修术”
以“行法”
,要善于“抱法处势则治”
。
由此可见,韩非子学说的实质就是如何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行君主专制独裁,在理论上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根据。
秦始皇赞赏《韩非子》一书,重点就在这里。
韩非子的学说是建立在“法与时转”
的历史进化观和“欲利自为”
的人性论基础上。
受商鞅的影响,他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四个阶段,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他又受荀子性恶论影响,认为所有的人都是“欲利”
、“急功”
、“好利恶害”
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利害关系。
图4-5-3《韩非子》书影
总的来说,在法家的发展历程中,前期法家思想有比较多的实践色彩,在重法的同时并不排斥道德教育的作用;后期法家思想更有理论色彩,从性恶论角度出发,完全否认道德教育的作用,强调法的绝对性。
图4-5-4《管子》书影
另外要补充一点,除了从时间角度可以把先秦法家划分为前后两阶段外,法家学派又有明显的地域性区别,可以分为晋法家和齐法家两种。
晋法家或称秦晋法家,是以三晋文化和秦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法家派系,大多数有名的法家人物都属于晋法家。
其中,影响最大的商鞅、韩非分别是晋法家“法治”
理论的初创者和集大成者。
晋法家是先秦法家的主体,是战国法家思想的主流和代表,其特征是:重农抑商,严刑峻法,否认道德教育的作用,极端夸大刑罚的作用。
齐法家是以齐国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法家派系,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托名管仲的《管子》一书,其思想特点是:重农而不抑商,重法而不全盘否认道德教育的作用。
在具体学术理论上,法家也有不同学术主张。
比如前期法家中,商鞅重法,是法家中的法派;慎到重势,是法家中的势派;申不害重术,则是法家中的术派。
最后由韩非集其大成,提出“以法为本”
,形成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理论体系。
三、法家的思想构成
通过上面对法家代表人物的介绍,我们可以对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其一,因为痛恨春秋以来战端频繁、民生困苦的“天下散乱”
局面,法家鼓吹国家的统一与强盛。
他们认为,只有实现统一,才能指望国家有繁荣的经济文化和强盛的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