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二 内圣外王 儒学的形成与人文理想(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表现出人性,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

在孔子的观念中,“仁”

不是由冥冥之中的神赋予人类的,而是人类基于人的深潜本能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仁”

是从血缘关系出发而推扩到社会构成的伦理。

举例说,一个人因爱其父母,而将心比心,推广到爱其他人的父母,再推广至爱天下所有人的父母。

依次类推,而爱天下所有的人。

这种爱,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而是人自觉自愿的,也是基于人性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真情感。

“仁”

,这一精神境界,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中,涵盖了其他所有的美德。

《论语》中有“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之类的话,表明谁达到了“仁”

的境界,谁就同时占有了其他具体德行。

换句话说,一切有助于“仁”

的存在和实行的道德品质,都可以纳入“仁”

的范围之中。

“仁”

体现了人的全部规范。

而为“仁”

之方,则在于自立自省。

追求仁德,需具求仁之心,求仁者要时刻反省。

曾子将“仁”

归纳为“忠恕”

二字,所谓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以己之心、度己之行的自我检讨精神。

其次,孔子论“仁”

,实现了一种由尊天命向重人事的思想转变。

中国学术的发端时期,人神观念不分,人事屈服于天意。

现存的殷商甲骨遗文中,可见其时巫风炽盛,巫师神道为教,天神主宰着人间的一切。

至西周时期,人文思潮兴起,借神道以设教,将天命转化为人格之神。

但同时亦重鬼神之事。

而至孔子,则“罕言利,与命,与仁”

(《论语·子罕》)。

我们说孔子罕言命,并不是完全否定天命的存在,只是他将虚渺的天命灌入真实的代表人格的“仁”

他奉行“敬鬼神而远之”

,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先进》),都是将天命、鬼神视为人的附庸,而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人事。

在求“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