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然,殷商时期的巫史文化与西周以来的史官文化,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前者重鬼神,其术偏重于原始宗教;后者重礼事,其意偏重于人文学术。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学术的形成,当在逐渐理性化的西周史官制度建立之时。
关于史官的产生,梁启超有这样的论述:“盖人类本有恋旧之通性,而中国人尤甚,故设专司以记录旧闻,认为国家重要政务之一。
既职在记述,则凡有关于人事之簿籍,皆归其保存,故史官渐成智识之中枢。
又古代官人以世,其累代袭此业者,渐形成国中之学问之阶级。”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过去之中国史学界》)梁启超所说的因为人类有恋旧的通性而有意识记史,确实是史官产生的原因之一。
不过,史官的产生,也与巫术有联系。
《礼记·礼器》记载,祭祀时有“升中于天”
的仪式。
“中”
,就是指官署簿书,“升中于天”
,就是将记载大事的册子烧给神明看。
可见,记“史”
是行巫的辅助手段。
梁氏所说史官兼学术与政事于一身,比较可信。
从上古时期开始,巫、史不分,史官既掌握全社会的文化,又担任氏族或国家的官员。
王国维《释史》言:“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殷商以前,其官尊卑虽不可知,然大小官名及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则史之位尊地要可知矣。”
殷商时期巫史地位之尊,在商王之下,百官之上。
至西周时期,巫、史职守开始分离,史官“掌官书以赞治”
,同样是政府官员之一,而且地位同样尊贵,《礼记·礼运》曰:“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
史官地位之尊可见一斑。
金毓黻先生根据现有的文献统计,自黄帝时期史官仓颉以下,秦汉以前,可考史官计76人(西周至战国计64人),都是类似国策顾问的上层阶级。
而现存的文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周王室自建立至春秋时期,史职设置系统严密,不同的史官职掌各不相同。
不过,他们的名称、职掌,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
如成、康以前,有太史、中史、内史、乍册、史等官名;此后则有太史、内史、内史尹、史、乍册、乍册内史、乍册尹、乍命内史、命尹、尹氏等官名。
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史官似乎仅存太史和内史之名。
从整个西周史官建置而言,太史和内史是周王室最重要的史官,他们的职掌代表了当时史官的基本分工。
图4-1-1仓颉像
需要说明的是,现存文献中还有左、右史之名,不过记其职掌又相互抵牾。
如《礼记·玉藻》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汉书·艺文志》又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对此,清代学者黄以周作过考辨,指出“内史、太史,左右手也。
谓内史居左,太史居右。”
就是说,左史即是内史,右史便是太史。
而具体分工,则是内史记言,太史书事。
这二史都是设在国王身边的官吏。
内史的主要职掌是受王命而作册书、宣王命。
太史则主要协助周王处理政务,记录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