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神对下民一视同仁,只辅助有德的君王,统治者行善,于是天下就太平;统治者作恶,于是天下就大乱。
这种张扬民意的天命,是重血缘意识的氏族神道德化的拓展。
与此相同,从道德意识或政治理念来看,伦理模式也是由基于血缘关系的亲缘观念发展而来。
它以和天地之性相通的夫妇(男女)**为发端,逐渐到家庭、家族、国家。
中国古代重“六亲”
、“九族”
,就是这种家族观念的表现。
所谓“六亲”
,一般指的是父、母、兄、弟、夫、妇,假如一个人做到“六亲不认”
,那么他败坏的道德就为人们所不齿。
“九族”
一般是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
另一种“九族”
的说法是“父系三代”
、“母系三代”
与“妻系三代”
,统治阶级往往用株连九族的血腥手段逼迫臣民屈服于其**威。
在社会人伦上,有诸如“五伦十教”
、“三纲五常”
等德目。
“五伦十教”
是指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国君的品德最主要的是爱民惠民,国君如果能爱国内的民众,那么就能使境外的刁民也臣服。
孔子将博施济众视为君德的最高境界,使天下人民都得到君德恩泽,这种极其宽大的胸襟甚至连尧舜都未能完全做到。
臣忠要求臣下对人君忠心耿耿,不仅要做到殉国忘家、临难死节,更主要的是能为国为君运筹帷幄、安民任贤。
慈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并由爱子而及于爱一切幼弱。
要做到慈,必须对子女一视同仁,否则会造成祸害。
在春秋时代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
的历史故事中,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就是被母亲的偏爱间接害死的。
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责任,物质上要供给衣食,唯其所欲;精神上做到以父母之心为心,和颜悦色,得其欢心。
父母去世时要守丧尽哀,以至毁瘠失形。
祭祀时满怀凄怆之意、怵惕之心。
友是友爱,爱护自己的兄弟,百般呵护他,不管做兄弟的如何对待自己。
舜的弟弟象和他的父亲串通一气谋害舜,打算把舜的牛羊仓廪给父母,而将舜的干戈和夫人据为己有。
于是舜下井时,他们往井中填土;舜上屋时,他们抽梯放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