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明末闵老子,首创工夫茶
banner"
>
明末许多名流雅士均嗜茶,
且以能品闵茶为荣,
以结交闵汶水为幸,
以与闵汶水交往所获得的闲雅为趣。
对“工夫茶”
三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乾嘉年间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
俞蛟(1751—?),乾隆、嘉庆间曾在南北各地做幕僚,足迹遍及各省,记所到各处风土人情汇编成书。
他在书中记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
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
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
然无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
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
杯小而盘如满月。
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
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
接着,俞蛟又记录了其时工夫茶的沏茶情形:“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非拇战轰饮者得领其风味。”
文中可见,清代乾、嘉时期工夫茶的器具有细白泥炉、铛、紫砂壶、花瓷杯盘、小茶杯数只等,且以“旧而佳者,贵如拱璧”
。
1990年,福建漳浦县南坑村清代蓝国威墓中出土了一批茶具。
蓝国威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贡生。
这批茶具包括陈鸣远制紫砂壶、清代彩绘山水人物白瓷茶盘、“若琛珍藏”
青花白釉茶杯、锡制茶叶罐。
其中陈鸣远制紫砂壶口径、底径均为5.6厘米,腹径8厘米,通高5.2厘米,可见其壶容积不大。
茶杯四只,底款书“若琛珍藏”
,其口径6.7厘米,底径3厘米,高3厘米,非常小巧。
这批文物被专家确定为在雍正、乾隆之间烧制的。
2005年,福建漳浦又出土了一批乾隆晚期至嘉庆年间的墓葬文物,其中有青釉茶盘一只,亦有“若琛珍藏”
款小杯四件,朱泥孟臣小壶一把,此件朱泥小壶的壶底有“明月清风客,孟臣制”
行书款。
孟臣即惠孟臣,历史文献对惠孟臣没有过多的文字记载,听泉山馆有壶底款用楷书题字:“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
惠孟臣活动在明末清初,此时恰逢闽地工夫茶兴起。
对当时的喝茶人来讲,前朝紫砂器价高难得,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适合工夫茶冲泡且价格适当的本朝孟臣小壶。
孟臣壶的特点是手法洗练,胎薄轻巧,线条圆转而富节奏感,出水流畅,尤适工夫茶。
于是孟臣壶大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