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表演技能:人以猴作为观赏对象
banner"
>
猴子出色的表演技能,较早出现在铺陈状物的赋体文学中。
在张衡《西京赋》“猨狖超而高援”
、王延寿《王孙赋》“颜状类乎老公,躯体似乎小儿”
、阮籍《猕猴赋》“整衣冠而律服”
,“举头吻而作态”
描写之后,最突出的就是西晋傅玄《猿猴赋》的多层面描绘:
这说明晋以前猴戏即有或吟或舞的拟人表演,即要开始情节剧的表演了。
隋代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咏叹“麋鹿下腾依,猴猿或蹲跂”
。
这是当时猴戏的真实记录。
唐代作为猴戏的鼎盛时期,宫廷大戏中有百马同起舞,犀牛、大象登堂跪拜,还有猴戏共同演出。
其中唐肃宗的百兽之舞是猴戏。
许多猴子打扮各异,各显技巧。
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必有猴戏出场,如当时每逢点翰林学士后,就演一场猴戏,以示祝贺。
这时演猴戏就已经成了政府行为了。
唐昭宗时,有猴被驯服得像上朝那样,行跪拜之礼和随朝站班,竟被封“供奉”
赐红袍。
诗人罗隐有诗云:“二十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逢。
何如学取狲供奉,一媚君王便著绯。”
可见其这种经驯养成功后的猴在宫中地位之显赫,猿猴这些条件反射式的行为被作为有行为意识的理解。
至于《野人闲话》则载录了猴子表演技艺的高超及其引起的轰动,反映出驯猴技艺的成熟。
这里的猴,实质上达到了与人类生态条件上、表情行为上的某种接近之处,特别要注意到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用人类自己的思路去理解、解释猴的行为和心理:
蜀中有杨于度者,善弄胡狲,于阛阓中,乞丐于人,常饲养猢狲大小十余头,会人语。
或令骑犬,作参军行李,则呵殿前后,其执鞭驱策,戴帽穿靴,亦可取笑一时。
如弄醉人,则必倒之,卧于地上,扶之久而不起。
于度唱曰:“街使来。”
辄不起。
“御史中丞来。”
亦不起。
或微言:“侯侍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