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坐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打开录音笔,按下了录制键。
我没有录他们,而是录下风穿过树梢的声音,夹杂着远处桥洞下水流撞击石壁的回响。
还有不知哪家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在风中轻轻摆动,布料扑簌作响。
我把这段命名为《S-072》,上传时附了一句说明:
>“今晚我不想说话,也不想听人说话。
我就想听听这个世界自己在说什么。”
不到两个小时,评论区就满了。
有人说这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完整听完一段音频,因为“听着不累”
;有人说他边听边哭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个ID叫“失眠鲸鱼”
的用户留言:“你录下的不是风,是你替所有说不出话的人喘了口气。”
我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
原来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角落,装满了无法命名的情绪,既不是悲伤,也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沉甸甸的“真实”
。
它不需要解决,只需要被看见。
就像李念老师说的:“情绪不是问题,压抑才是。”
第二天心理课,她带我们做了一个新练习。
每人发一张白纸,一支铅笔,闭上眼睛,听一段三分钟的城市清晨录音??公交车开门的气刹声、早点摊油锅滋啦、小孩背书包跑过水泥地的脚步、鸟叫、远处工地打桩机的闷响……结束后,她让我们画出刚才听到的声音在心里形成的图像。
不能写字,只能用线条和形状。
我画了一棵树,根扎得很深,枝干歪斜,但顶端有一小簇嫩芽迎着光。
旁边还有一个模糊的人影,蹲在地上,耳朵贴着地面。
交上去的时候,李念老师看了很久,轻轻点头,把我的画贴在了墙上那片“声音之墙”
的中央位置。
墙上已经有几十幅类似的画,全是学生根据录音创作的视觉记忆。
她说,这些都不是艺术品,而是“心灵的地图”
。
中午吃饭时,班里的文艺委员来找我,问能不能借用我的录音笔一天。
她说是为下周校庆准备节目,想收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素材”
。
我没多想就借了。
结果第二天她还回来时,眼圈有点红。
她说她拿着录音笔去了医院,陪她妈妈做化疗。
她在等候区坐了一下午,录下了输液管滴答声、护士推车轮子碾过瓷砖的节奏、窗外雨点打在遮阳棚上的密集鼓点,还有她妈妈睡着后轻微的鼾声。
“我本来想剪辑一段温暖的背景音,可越听越难过。”
她说,“那些声音里有太多我不曾注意到的细节??我妈每次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我的手,她的手指特别凉;护士换药时总会低声问一句‘疼不疼’,哪怕病人根本没反应。
这些声音以前我都自动过滤掉了,觉得无关紧要。
但现在我发现,它们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把她的录音收进了自己的私人收藏夹,取名叫《H-0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