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王小憨:(连忙点头,伸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我记住了!
等会儿砌石时,我一定盯着,保证灰浆满缝!
【这时,一名工匠高声喊:“班主,基坑挖到三尺深了,底下全是硬土,要不要再往下挖?”
】赵老石:(快步走过去,弯腰捡起一块土疙瘩捏了捏,又用木尺量了量基坑深度)不用再挖了,这硬土层能扛住桥墩的重量。
大家加把劲,趁着天好,争取月底前把四个桥墩的基础砌好!
【工匠们齐声应和,号子声再次响起,惊飞了岸边柳树上的几只麻雀。
夕阳西下时,八里桥的四个桥墩已初具雏形,青灰色的石块在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倒映在运河水里,像四只稳稳扎在水中的巨手。
】第二幕:扬州枢纽,五亭桥立场景一:扬州官员衙门日内【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账册的油墨味。
案几上堆着厚厚的漕运账目,王掌柜正指着其中一页,语气急切地跟李大人说着什么;赵老石和王小憨站在一旁,身上的粗布衣衫已换成了干净的新衫——这是他们刚从通州赶来扬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王掌柜:(手指点着账册上的数字,声音带着焦虑)李大人您看,上个月因桥窄,盐船在扬州码头堵了整整五天,原本要运去淮安的盐全误了期,光违约金就赔了两千两!
扬州是运河枢纽,盐商的货、百姓的粮,都要从这里过,可现在的小桥连两艘漕船并行都难,再这么下去,不仅我们盐商要亏本,朝廷的盐税也得少一大块啊!
李大人:(看向赵老石,语气郑重)赵班主,扬州五亭桥的重要性,不比八里桥差。
它既要能让漕船顺畅通行,又要能供百姓行走——扬州百姓多,逢年过节还会在桥上摆摊,所以这桥不仅要结实,还得有些江南的景致。
赵老石:(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大人放心,小的已看过扬州的地形:运河在这里河面较宽,水流平缓,适合建五孔石桥;至于景致,小的想在桥面上建五个亭子,既遮阳避雨,又能衬着河边的柳树、荷花,成扬州的一道风景。
王小憨:(眼睛一亮,补充道)班主还说,亭子的柱子要用楠木,既结实又不容易蛀虫;亭顶要盖青瓦,下雨天不会漏雨,百姓在亭子里歇脚也舒服!
王掌柜:(听到这话,脸上露出笑容,连忙拱手)若真能建成这样的桥,那真是扬州的福气!
赵班主,所需的楠木、青瓦,若官府筹备不及,我盐商们愿捐些银两,只求桥能早日建成。
赵老石:(拱手回礼)王掌柜客气了,建桥是为百姓、为漕运,我们定全力以赴。
场景二:扬州五亭桥建造现场日外【初夏的扬州,运河边的荷花已冒出小苞。
五亭桥的桥身已基本成型,五座亭子的木架正被工匠们一点点搭建起来。
赵老石站在最高的亭架上,手持墨线,指挥工匠调整亭梁的角度;王小憨则蹲在桥面的石缝旁,用小凿子将多余的灰浆剔除,动作仔细得像在雕琢一件宝贝。
】赵老石:(对着下方的工匠高声喊)亭梁的榫卯要对准!
左边的梁再往左挪半寸,不然跟右边的梁对不上,日后会松动!
工匠:(回应道)知道了班主!
我们再调调!
王小憨:(抬头看向班主,大声说)班主,桥面的石缝我都检查过了,灰浆全填实了,没有空隙!
您看这青石,打磨得平平整整,百姓走在上面不会硌脚!
赵老石:(点头,脸上露出笑意)好!
等亭子盖好瓦,再在亭柱上刷层红漆,这五亭桥就算成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第一片青瓦盖在亭顶时,扬州百姓纷纷跑来围观。
到了秋初,五亭桥终于建成:五座朱红亭子错落有致地立在青石桥面上,亭顶的飞檐翘角衬着蓝天白云,桥下漕船缓缓驶过,船工们抬头看着桥上的亭子,忍不住高声赞叹:“这桥建得真好看!
以后过运河再也不用绕路了!”
】王小憨:(拉着赵老石站在桥边,语气自豪)班主您看,百姓都在夸这桥呢!
咱们没白辛苦!
赵老石:(望着桥上往来的人群、桥下穿梭的漕船,眼中满是欣慰)是啊,只要这桥能帮到百姓、能通漕运,再辛苦也值了。
第三幕:时过境迁,桥废运衰场景一:通州八里桥日外【深秋的风卷着落叶,吹过通州八里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