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汉学与宋学与宋明理学史
banner"
>
近世言儒学者,有汉学宋学之争。
汉学一词,本始于清人之反宋明而上追两汉考据之业。
宋学一词,本指两宋濂洛关闽诸大儒心性或义理之学。
(钦夫、伯恭,皆朱子同调,永嘉一派亦伯恭开之。
)其实,言宋学即已摄明学。
明学以阳明为主。
阳明仍是承两宋心性之学,但自有创发,且与陆子较近,其视伊川、紫阳,则入手工夫不必同。
而陆王之彻悟,实有高过于程朱者。
此心性学之内部,所以有程朱、陆王二派之争。
(亦可云宋明之争。
)但如对汉学而言,(即对考据之业而言。
)则阳明固是程朱象山后嗣,即明学统于宋学,不须别出言之也。
晚明诸儒之学,(明季诸子,今人多列入清初,此甚无理。
)虽多力反阳明,且上诋程朱,然诸儒根本精神自是宋学,后当略说及之。
汉学全是注疏之业,盖释经之儒耳。
宋学于心性或义理方面确有发明,衡其学术,盖哲学上之唯心论者。
(明儒便立心学之名。
)其思想甚有体系,其所造极深邃。
明儒陈白沙曰:“斯理也,宋儒言之备矣,吾恶其太严也。”
白沙此评,其胸中元有千言万语,无法向人道。
斯理是何等道理?云何见得宋儒言之备?又云何见得太严?又云何恶之?后人既不会白沙意,亦不复求之,真可痛惜。
白沙天资甚高,所以能见宋儒得失。
晚明习斋诸儒,其评宋儒已多失当,至清人则皆为狂犬之吠矣。
呜呼,论学谈何容易?宋儒因受禅家影响,不注重辨析,而宗教气味颇深,难免迂固拘执等病。
此其短也。
要之,宋学自是哲学,本非以注释经书为务者。
宗经之儒,古有孟孙诸贤,后世则宋学家亦其流类。
夫汉学,但治文籍,而搜集其有关之材料已耳。
清世所称经学大师,其成绩不过如此。
宋儒则穷经而能得意于文言之外。
《易·系传》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此先圣苦心诲人语也。
今人必谓义尽言中,此则三家村较晴量雨之言,可作是说。
圣贤所穷者极其大,所造者极其微,其深远之蕴,何可于文言中表达得出?文言毕竟如箜蹄,要须会意于文言之外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