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浅论中国文化史
banner"
>
钟伯良治中国文化史。
先生语之曰:汉魏及李唐两次大变端,极须注意。
汉魏之际,是中国文化浸衰而将变的时机;李唐之世,是印度佛化统一中国成功的时期。
两汉承周秦余烈,民德不偷,(是时民俗,任侠尚义,故武帝卫霍能用之以夷胡虏。
)国力极盛。
(北逐强胡,西通西域,西南拓地亦复广远。
)推迹政治,则地方制度之良、吏治之美,饶有民治精神。
器不梏恶,工艺足称,商旅远涉异域,不避险难,可谓盛矣。
独以大一统之故,天下习于一道同风,朝廷又开禄利之途以奖经术,于是思想界始凝滞而少活动,则衰象已伏于此时矣。
又自光武弘奖名教,士大夫皆思以气节自见,始于激扬,终于忿矜,气宇日以狭小。
晚周先民各用其思而莫不渊广、各行其是而莫不充实,不尚众宠,不集一途,浩**活泼,雄于创造之风,于斯尽矣。
夫标名教而使人矫拂天性以奔赴之。
历久,则非人之所能堪也。
故曹氏父子兴,始倡文学,恣情欲,尚功利,求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其为汉氏之反动思想也甚明。
文学者,本以摇**情感。
倡之者既主邪僻,绝无深根宁极之道,则率一世以为猖狂混浊,逞兽欲而失人性者,势所必然而莫之能御也。
故五胡乘中夏无生人之气,得入而据之,以恣其杀戮,所以招致者渐也。
故夫中国文化自两汉盛时已伏衰象,迄于曹魏,而破坏遂不堪矣。
是时中国民性固已稍颓,然奋厉之气,犹有存者,则魏晋间文学披靡之余,乃复有上探晚周思想,玄言宏廓深远。
名、数、礼典、音律、医术,精擅者亦众。
工艺复极其巧。
魏马钧为木人,能令跳丸、掷剑、缘红倒立,出入自在,尝试作指南车,又为发石车,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又作翻车灌水,更入更出。
钧巧若神变,惜未尽试所作,傅玄序而叹之。
(见《魏志杜夔传》)又魏世为陵云台,先平众木轻重,无锱铢相负,揭台高峻,常随风动摇,终无倾倒。
(见《世说·巧艺篇》)略征一二事,足见当时制造已极精矣。
至其社会政治思想,则盛倡自由。
鲍生之论,则为无政府主义者导先路。
郭象《庄注》亦曰:“伯夷之风,使暴虐之君得恣其毒,而莫之敢亢也。”
(见《让王篇》)向秀明治道之极在于物畅其性,而恶夫为治者之自任而宰物。
其言闳深,异乎嵇康辈只为愤辞者矣。
(郭象《庄注》,原出向秀)汉世,帝制之势已高严。
自汉已降,而奸雄草窃,迭起不穷,生灵涂炭,惨酷已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