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只认现前变动不居的物事为实有,而不究其原,是犹孩童临洋岸,只认众沤为实有,而不悟一一沤皆以大海水为其本源。
儿童无知不足怪,而成年人设如此,则可悲矣。
(《新论》浩博,学者或不易理会。
《语要》卷一有“答某君难《新论》”
篇后附识,谈体用不二义,举大海水与众沤喻,详为分疏。
《语要》卷三后有曹慕樊、王准两记,其涉及体用义者,皆足发明《新论》,所宜详究。
)学不究体,自人生论言之,无有归宿。
区区有限之形,沧海一粟,迷离颠倒,成何意义?若能见体,即于有限而自识无限,官天地,府万物,富有日新。
自性元无亏欠,本来无待,如何不乐?不究体,道德无内在根源,将只在己与人或与物的关系上去讲道德规律,是犹立法也,是外铄也。
无本之学,如何站得住?悲夫,人失其性也久矣。
(性即本体,以其在人言之,则曰性。
)残酷自毁,何怪其然。
学不究体,治化无基。
功利杀夺,何有止期?若真了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科学知能皆可用之以自求多福。
学不究体,知识论上无有知源。
(本体在人,亦云性智,纯净圆明而备万理,是为一切知识之源。
详《新论》“明宗”
章。
)且真极弗显(真极,犹云本体),证量不成。
证量者,即本体或性智之自明自了。
一极如如,炯然自识,而无外驰。
佛家所谓正智缘真如,名为证量,应如是解,非可以智为能缘、如为所缘,判之为二也。
二之,便是有对,是妄相,非真体呈露,何成证量?故知证量依本体建立。
若本体不立,证量无由成。
宋人词曰,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学者无穷思辨,无限知见,皆灯火也,皆向众里寻他千百度也。
回头蓦见云云,正是性智炯然自识。
真理何待外求?知见熄时,此理已显也。
此言理智思辨,终必归于证量,至为割切。
学不知所止,(学必至于证,方是《大学》所谓知止。
)理不究其极,阳明所谓无头的学问,可胜慨哉!
《新论》明体用不二,此是千古正法眼藏。
一真法界,是体之名;变动不居,是谓之用。
哲学家谈本体与现象,多欠圆融。
(现象一词,即依用上而名。
)《新论》以大海水喻体,众沤喻用。
即体而言,用在体;才说体,便知体必成用。
譬如说大海水,即此现作众沤者是。
不可离众沤而别求大海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