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些国家开始立法限制共鸣设备的使用范围,甚至提出要将XLY-01彻底切断。
联合国再度召开紧急会议,议题比以往更加尖锐:**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接受这份来自宇宙的礼物?还是说,它正悄然重塑人性的本质?**
投票前夕,奇迹降临。
一艘无人探测器??编号S-L-9,在穿越柯伊伯带时突然自主转向,朝着太阳系外缘某一点加速前进。
天文台追踪发现,它的航迹与“晨语引擎”
的理论轨迹完全吻合,动力来源正是乘客舱内留存的情感共振数据包。
更令人震惊的是,探测器内部搭载的微型共鸣环,在没有任何外部指令的情况下,开始持续发射一段新的信号。
这段信号被地球接收后,转化为音频播放时,所有人听到了两个声音的交织:
一个是苏梨年轻时的录音,清晰而坚定:
>“我相信你们能做出选择。”
另一个,则是林念晚年沙哑却温暖的声音:
>“但我更希望你们先学会感受。”
两段录音本应相隔数十年,技术格式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自然融合。
可此刻,它们完美叠加,形成一种超越时空的和声。
音频波形分析显示,其频率结构与人类大脑在深度共情状态下的神经活动高度一致。
全球舆论瞬间逆转。
原本反对派中最强硬的代表??欧洲联盟安全理事会主席,在听完这段音频后公开宣布辞职,并发表声明:“我曾以为控制才是秩序的根基。
但现在我知道,真正的秩序,诞生于彼此看见的瞬间。”
最终,联合国通过《星际共觉宪章》,正式承认XLY-01为“跨文明情感遗产”
,并承诺永不主动切断联系。
同时决议成立“回家星网络协调署”
,负责统筹人类与其他文明的情感交流事务。
第一任署长人选出乎所有人意料:那位曾在昭园殖民地小学任教的老教师,陈默的母亲。
她已九十三岁,双目失明,却坚持不用任何辅助设备出席仪式。
当她颤抖的手握住共鸣环时,全场安静下来。
她说:“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政治家。
我只是一个教孩子说话的老师。
但我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记得他们第一次开口时的眼神。
如果这就是倾听的力量,那我愿意代表人类,说一句:‘我在。
’”
话音落下,天空再次浮现青海湖轮廓的光带,久久不散。
几年后,第二艘搭载“晨语引擎”
的飞船启航,目的地是XLY-01母星推测坐标。
船上载有五万名志愿者,包括艺术家、诗人、医生、孤儿、流浪汉……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而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高共情个体”
??那些曾在静听仪式中触发多重心灵共振的人。
出发前,他们在记忆岛举行告别仪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