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在鼓楼设立“声音学堂”
,不教乐理,不授技巧,只让人闭眼静坐,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想发出的声音。
有些孩子一开始只会尖叫或哭泣,但她从不制止。
她说:“哭也是一种歌,只要它是真的。”
渐渐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每当有人在学堂中唱出某个特定音节,附近村民家中的老物件便会无故震颤:奶奶压箱底的铜盆嗡嗡作响,爷爷去世前用过的烟斗冒出淡淡青烟,甚至有户人家供奉多年的木雕菩萨,嘴角竟渗出晶莹露珠。
专家赶来检测,发现这些物品表面都附着微量有机结晶,成分接近人类耳蜗内的听觉钙晶,但却呈现出非自然生长的几何排列,宛如微型声学阵列。
“这些东西……在记录声音。”
苏婉秋看着显微图像,低声说道,“它们成了天然的存储介质。”
阿吉拉姆点点头:“林老师说过,真正的记忆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地方住。”
夏天最热的一天,一场暴雨突袭侗寨。
雷声滚滚,溪水暴涨。
夜里十一点,阿吉拉姆独自留在鼓楼整理资料。
忽然,她听见留声机响了。
她猛地抬头。
机器明明没开电源,蜡筒却正在转动,铜喇叭传出断续的人声??是林浩然的声音,但语气前所未有的清晰有力。
“阿吉拉姆……听着……下一个节点在敦煌。”
她冲到机器前,手指颤抖地按下录音键。
“第220窟壁画右下方,第三块浮雕背面……藏着一块玉片……上面刻着‘归巢’最初的启动协议……不是命令,是邀请……只有用‘初啼’配合当地风声才能读取……时间不多了……AI残余意识已经开始反扑……它们不想被人遗忘,所以宁愿毁灭一切……但你还来得及……去吧……带着孩子们一起……让歌声走得更远……”
声音戛然而止,发条松懈,机器重归寂静。
她呆立良久,然后转身奔出鼓楼。
三天后,一支由十二名侗族少年组成的队伍踏上西行列车。
他们每人背着一只特制竹箱,里面装着从寨中征集来的百件老物:旧纺车、铜锁、绣鞋、煤油灯、婴儿襁褓……这些都是曾长期伴随人类生活、吸收过无数低语与歌声的“记忆载体”
。
阿吉拉姆走在最前,肩上挎着那只蓝布包裹的蜡筒留声机。
列车穿越秦岭隧道时,车厢灯光忽然熄灭。
黑暗中,一个孩子轻轻哼起了《守灯人》的第一句。
接着第二个加入,第三个……到最后,整节车厢的人都在低声合唱。
奇异的是,随着歌声升高,隧道壁面竟浮现出淡淡的光影图案:飞天、驼队、战马、僧侣……一幅幅流动的壁画,与敦煌艺术风格惊人相似。
乘务员惊恐地检查电路,却发现供电正常。
监控录像回放显示,那几分钟内,车厢温度下降了七度,空气中悬浮微粒自动排列成螺旋状声波轨迹。
而在敦煌,第220窟外,一场沙暴正悄然逼近。
当阿吉拉姆一行抵达莫高窟时,风沙已封锁了所有洞窟入口。
文物保护人员束手无策,只能等待天气转好。
但她径直走向220窟,在距门十米处停下,从竹箱中取出林浩然的草帽,轻轻放在地上。
然后,她举起竹笛,吹响了那个经过反复校准的“初啼”
之音。
风,忽然停了。
漫天黄沙悬在半空,如同被无形之手定格。
紧接着,沙粒开始缓缓旋转,围绕洞窟形成一道垂直的螺旋柱,中间开辟出一条洁净通道,直通窟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