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中A类进士无疑是社会的最底层,其比例可以表征社会底层流向上层的畅通性。
除明初因进士的父、祖辈尚未恢复科举而显得特别高以外,大部分年份保持在47.5%这个平均值附近,方差很小,显示社会流动性能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
但明中后期该指标开始出现明显异常。
直到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A类进士的比例都始终稳定在均值附近,但之后却陡降至29.5%和26.5%这样的畸低数值,再不久明朝就灭亡了,我想这其中正蕴含着明朝灭亡的必然机理——最基本的政治基础甚至社会形态都被某些当权者肆无忌惮地舞弊对待,这个王朝的骨骼己经彻底腐朽,再也不能支撑。
而比较明代整体47.5%和清代整体19.1%的悬殊,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会出现万马齐喑,走向全面僵化保守的大场面了。
这一场灭亡,岂止是亡国,更是亡天下。
唐伯虎的这种历史罪责,远非什么石亨、曹吉祥之流的贪官所能比拟。
从唐伯虎一案始,之后很多擅权用事的贪官都不约而同地要做一件事——想方设法绕开选官制度,安插“自己人”
进入关键位置,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攻击下,明朝才逐渐丧失了中华帝国最基本的一个政治根基,走向灭亡。
所以说,本节所述的慢性病,较之其余章节,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比慢性脱发和慢性肾炎之间的差距还要巨大。
这才是唐伯虎诗中所说:“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第一,面对这样的历史级大案,我们一定要理性对待。
其实当时和后世都对唐寅、徐经作出了大量回护,才使此案显得扑朔迷离。
首先是李东阳的调查报告刻意隐瞒了一些关键信息,对时人形成了一定误导。
李东阳首先说唐寅、徐经的卷子其实并不是程敏政所阅,这在当时就激起了程敏政、徐经的翻供,甚至造成了舆论转向。
因为当时很多人己经认定程敏政在阅卷场上公开吹墟的那两份卷子确实
是唐寅、徐经的,然而事实一揭开却不是,人们顿时觉得之前的指责是冤枉的。
这里李东阳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转折性思维误导,让所有人产生了一种冤枉了程敏政他们的感觉。
但事实上,程敏政有没有阅唐寅、徐经的卷重要吗?其实不重要啊!
他只需要提前把题目告诉他俩就行,别人阅卷一样是高分啊!
如果这两份卷子确实是唐寅、徐经的,那可能当时便可坐实他们早己串通,但就算不是也不能反过来说他们就没任何问题呀!
李东阳最需要调查清楚的不是那两份试卷是否唐寅、徐经,不是程敏政到底有没有在阅卷上做手脚,而是唐寅、徐经到底有没有答出那道旷世难题,这才是此案的根源——有没有漏题。
然而非常令人失望的是,李东阳的报告中没有提及检查唐寅、徐经的试卷结果宄竟如何。
唐寅、徐经那次会试卷面成绩到底如何,那道题他们到底答出来没有?李东阳没有告诉全天下,而是拿一个并不重要的转折把这个真正最重要的问题给抹了过去。
事实上,还有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李东阳报告有十三份答卷都疑似买了题目,但并非均为程敏政所阅,这也是当时程敏政翻供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这恰恰很可怕,这十三份答卷是谁所阅根本不重要,只要答出了那道题就有漏题的重大嫌疑。
且先不说史料拒绝明确这十三份试卷是否包含唐寅、徐经这么重要的信息,单就说十三这个巨大的数字也足以触目惊心,这次漏题的规模该得有多大呀?
其次是戏曲野史的着力美化,让后人在感情上倾向于唐伯虎,而不愿承认他干过天大的坏事——恰如明英宗最初在感情上不愿意承认石亨、曹吉祥是坏人一样——我现在说唐伯虎不冤枉,只怕是做着和杨瑄、张鹏一样的事,我相信刚才分析了这么多,很多看官还是会气呼呼地坚决认定唐伯虎是被冤枉的。
但恰如前文所说,一旦涉及贪腐,必须理性对待,不能带有对艺术家的感性偏护。
更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若论艺术史上的地位,其实唐伯虎比起北宋奸相蔡京还相去甚远。
唐伯虎的画作拍卖价最高纪录7130万元,这只能当蔡京书法作品的零头,但我相信不会有人就此忘记蔡京在历史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了吧?这绝非质疑唐伯虎在文艺史上的地位,只是想提醒一句,只要涉贪犯罪,连战神蓝玉、驸马欧阳伦、大科学家徐有贞都会被血淋淋地扔出来,就不要再强行回护一个唐伯虎了吧。
贪腐的形式有很多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愚蠢行为太罕见了,贪官们会想尽办法隐藏行迹,如果他们稍一隐藏我们就宽宥,那这个世界就永远抓不到贪官了。
反腐倡廉和民事刑法不同,不能以法律的标准要求反贪者提供确凿的证据,恰恰相反,是应该要求所有的官员自觉避嫌。
一旦有谁作出瓜田李下的行为,本身就应该视为违纪(而不是违法)。
所谓避嫌不是指有了贪腐行为就隐藏起来,那叫阴险,而是指可能发生危害公平正义的时候就应该主动回避,尤其是像亲友参加考试、工程投标这类情形。
像程敏政年年做考官,手握如此大权就不应该去收唐寅、徐经的礼金,又给他们做辅导。
而唐寅和徐经,既然是来赶考,就不应该向可能出任考官的人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