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张璁想搞三途并举,本质上是“大礼议”
的一种延续,都是代表皇帝向文官(进士)这个群体要权。
这种努力又归于失败后,明世宗专心玩起了他的青词,他只能从极为有限的进士中精挑细选出勉强能合他心意的人。
明世宗第一位宠臣是张璁,最初常让张璁撰写青词,张璁的水平也不差,但既然明确了这是一条幸进之路,就更有高手不断涌现。
《明史》认为第一位“青词宰相”
是顾鼎臣,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准确。
顾鼎臣只是“青词宰相”
中最先以青词结交于明世宗的人,真正凭青词受宠并最先入阁的首推夏言。
夏言是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进士,明世宗登基时他正担任兵科给事中。
夏言没有过多参与如火如荼的“大礼议”
之争,而是专心进言本职工作方面的政务,并且表现优异,办理了裁汰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三千二百员侍卫亲军冗员等大事。
明世宗全面清理皇庄时,夏言参加工作组,表现也很出色,除皇庄外还顺带清理出很多勋贵强占的民田,全部夺回归还给人民。
在这个过程中夏言得罪了不少勋贵,但他毫无畏惧,坚持原则,引起了上层的注意,晋升为兵科都给事中。
夏言还指出现在人事档案工作懈怠,孝宗朝有每个季度向御前报告文武百官履历的制度,现在废弛了,建议恢复。
明世宗接受建议,并调夏言任吏科都给事中。
夏言在“大礼议”
最**时避开了这个热点话题,并不表示他真的不感兴趣,这只是他的一种职场策略而己。
当时正反两派有杨廷和、张璁这样的巨头,年轻一辈中又有杨慎这座不太可能超越的高峰,夏言冲进去多半也只能当炮灰,所以他选择了避实就虚,让你们先恶斗。
他另找了很多当时为人所忽视的方面建言,反而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崭露头角后,夏言也开始插手礼制方面的问题,这毕竟才是世宗朝的核心问题。
碰巧张璁、霍韬等人在建祭坛方面与明世宗发生了一点小分歧,夏言趁机进言,支持明世宗最初的动议。
张璁、霍韬等大怒,心想我们因“大礼议”
受宠,你一个小小的七品谏官有资格插嘴?未料这次明世宗站在夏言这边,痛斥两位旧宠,甚至将霍韬下狱。
夏言从此成为新宠,被委以建设祭坛方面的重任。
张璁自认为是“大礼议”
的胜者,非常傲慢,入阁后对百官颐指气使,无人敢与其相抗。
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个夏言,让他非常恼火。
他更没想到的是夏言攻击力非常强,而且似乎比他更得明世宗心意,之前只是深藏不露罢了。
夏言连续弹劾张璁、方献夫,句句切中要害,二人无以为辩,只好请辞。
夏言一战成名,后来又经常攻击张璁、方献夫、霍韬等。
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夏言不但占据道义,青词水平也比张璁还要高一个档次,他写的奏疏也是充满道教文化色彩,让明世宗看了爱不释卷,所以在辩论中占尽上风。
明世宗愈发宠爱夏言,超擢其为侍读学士,嘉靖十年(1531年)擢太子少詹事兼翰林掌院学士(翰林院多位翰林学士中实际执掌院事的一位)。
当然夏言也不是完全没有漏洞,就在此时他被牵涉进一粧大案。
行人司正(负责颁诏的部门行人司的长官,正七品)薛侃上疏讨论立储问题,建议明世宗现在还没有儿子,可以选择近支宗藩当成太子培养,他日生了皇子再说。
这其实可能是对明世宗以宗藩入继的一种理论补充,但当时明世宗正急于向太上老君祈祷赐个皇子,说不定己经得了三清赦命,马上就有星君降下,薛侃却来触个霉头,大怒,将薛侃革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