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010年美国由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但自2011年起美国重新变为净进口国,预计到2025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将达472万吨,而净进口量将达10万吨;巴西的燃料乙醇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39万吨和394万吨;欧盟生物柴油的产量将增加到126万吨。
数字是冷冰冰的,但在数字的背后,我们能看懂许多不愿看到的未来情形。
未来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将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
1.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未来农产品供求状况既取决于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等因素的自然增长,更取决于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全球农产品需求变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按目前各国制定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生产生物能源原料所占用的耕地量将超过全球耕地面积的10%,这将严重影响到全球粮食供给的保障程度。
尽管未来可供开发的耕地面积与现有耕地面积相当,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多数地区农业生产力以及全球粮食供给能力仍有大幅提高的潜力,但日益受制于水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
基于以上因素,全球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2.农产品价格将保持高位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由市场机制决定,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将逐步提高,生物质能源发展以及能源价格的上升也将带动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这些都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FAO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农产品价格将保持高位震**。
全球气候变化、金融资本投机、跨国公司控制农业产业链等非传统因素对农业影响不断加深,未来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3.粮食进出口格局将发生变化。
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出口增速均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小麦、粗粮和乳制品贸易上仍会占据主导地位,受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基本饱和、安全和环境标准日益严格等因素的限制,发展中国家难以扩大对发达国家的出口。
在此背景下,南南贸易将会进一步增加。
非洲将成为最大的小麦进口地区,预期小麦进口量将达到全球小麦进口量的40%左右,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将成为最主要的进口国。
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出口增加,北美出口趋于下降。
玉米贸易格局变化不大,日本、墨西哥和埃及仍将是最大的进口国,美国在世界玉米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但份额逐步下降,阿根廷和乌克兰的份额会显著增加。
大米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泰国和越南是最主要的出口国,而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尼和尼日利亚等国则是主要进口国。
4.发达国家对粮食市场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
全球粮食供给偏紧将会造成发展中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增加。
研究发现,70个低收入缺粮国家的谷物进口量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4000多万吨增至2007年的1.1亿吨左右,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一半以上的谷物依赖进口。
因粮价上涨,2008年孟加拉国、伊拉克、马拉维、墨西哥、菲律宾和南非等国的转移支出(包括农业补贴)占其GDP的2%~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发现粮价上涨使43个粮食净进口国的进口成本增加72亿美元。
而生产力相对过剩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会以粮食为武器,利用其在技术、资金、定价、期货以及投资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巩固和加强其对全球粮食市场的掌控力。
据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显示,杜邦和孟山都两大跨国公司控制全球65%的玉米种子市场和44%的大豆种子市场;先正达、拜尔、孟山都等六大跨国公司控制世界75~80%的农药市场;孟山都一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91%的转基因种子市场。
这些跨国公司大多数都属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这种趋势大大加剧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垄断风险,对粮食进口大国的影响不容低估。
在上述的情形下,加强国际政策协调、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保护显得越发重要。
针对当前国际粮食市场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趋势,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不断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在生物质能源、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国际政策协调,许多国家也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保护力度,维护农产品市场乃至社会稳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应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