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然,价格上也不会让农户吃亏——少许的一点钱,就可以获得农户长期的信赖,成为其忠实的粮源。
是的,它们只要稳定的粮源。
松原的农民们可以满足于每斤玉米从嘉吉公司那多卖了几分钱。
但玉米原粮从“玉米深”
进去,生产出来的麦牙糊精等,价值不只翻几个跟斗。
通过与农户的亲密捆绑,嘉吉不仅控制了难得的腊质玉米粮源,而且为它的化肥、种子打开了销路,确定了市场……对于嘉吉,松原这个项目仅仅是其在华34个独资与合资公司中的一个。
它的对华贸易始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对华投资是在1987年。
在嘉吉的网站上,其业务被主要概括为5个方面:农业(动物营养、化肥)、原料采购及加工(谷物油籽、棉花、糖、海洋运输)、食品配料(淀粉与甜味剂、专业食品配料等)、工业(聚氨酸)和风险管理。
具体来看,这家有着141年历史的老牌私人企业,在时间的累积和沉淀下,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农业到食品加工,从能源到工业贸易的庞大而交错的业务体系。
这些业务在中国也已纷纷“试水”
。
除却谷物加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嘉吉目前在中国的业务还包括:作为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公司之一,嘉吉在中国14个省拥有18家饲料厂,提供普瑞纳、嘉吉、安亿科、乐恩贝等品牌产品,目前还有几家饲料厂在建;美盛化肥在中国的业务历史则更为悠久,目前嘉吉在江苏、烟台、秦皇岛以及云南都建有化肥厂。
嘉吉在华投资、嘉吉及其合资伙伴在中国农业和食品行业投资约7亿美元,与中国的年贸易额约为50亿美元,雇佣员工超过4400人。
自然,嘉吉在松原的故事并非独唱。
这种以“公司+农户”
等模式,以控制粮源为根本目的,同时通过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种植技术等“服务”
构成农户对其依赖的故事,还发生在益海嘉里在东北三省和江南诸省的优质大米、山东和河南的小麦等主粮上,发生在路易·达孚在中原各省的棉花、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玉米等上。
“大豆沦陷”
的悲怆之音犹然在耳,玉米、大米、小麦三大主粮又开始被跨国粮企盯上。
粮食生产及其服务环节,也就是粮食产业链的前端,已是危机突显!
(二)在粮食仓储、运输与加工环节——粮食产业链的中端粮食产业链中端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豆危机”
之中。
此战胜败明了,正如前文所述,2004年之后,“原来由一千多个内资油脂加工企业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转眼间灰飞烟灭,仅仅剩下今日的九十多家——其中64家由外资控制,外资大豆压榨产量也从占全国产量的18%,一下子飞跃到85%!”
悲催的结果,让人不堪回首!
要知道的是,益海嘉里及其背后的ADM,还有邦基、嘉吉等跨国粮企,都曾在这次大战中抄底抢市,在大豆贸易、加工环节形成对中国油脂市场全面控制。
值得警惕的是,在2008年国家鉴于产能明显过剩,明令控制外资企业上马大豆油加工项目时,跨国粮企邦基公司竟还置中国政府禁令而不顾,借中国民营企业振华油脂之壳,在江苏泰兴再上马一个投资额达10亿人民币、年加工大豆200万吨的超级项目!
邦基携其在南美拥有巨大大豆粮源之便,强力扩充其在华豆油产能,挤占中国油脂市场的目的昭然若揭。
而在此之前,邦基在华已有三家大豆加工企业,投资金额分别达到5000万、4800万及9800万美元,而此次第四笔投资,金额将达1.3亿美元,足见其扩充产能心之切、力之巨。
在粮食产业链的中端,已经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动向、新危险。
第一个动向是,跨国粮企通过购并基层粮库,或请基层粮库代收代购粮食,进入中国粮食收储环节。
自2004年后,因为逐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基层粮库不再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完全自负盈亏。
这使部分粮库生产经营艰难,负债沉重。
此时,实力雄厚的跨国粮企抛出绣球,不少基层粮库认为那是解困良方,纷纷做起为跨国粮企收购和储存粮食的业务来。
“益海与当地粮库之间的合作是双赢合作,这可以解决粮库改制所面临的经营困难,因此,粮库方面非常乐意。”
在这方面“走在前面”
的还是益海集团。
它的一位负责中国市场粮食业务的高层曾经这样告诉记者。
可以佐证的是,2008年8月以前,河北省某县的一家粮库曾为益海集团代为储存了2500吨玉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