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某天洪承畴和人下棋,突然想起这天正是谷雨,就口占一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另一位马上下联出口:两朝领袖,他年何以辨清明?太狠了。
洪承畴啥反应没交代,估计是紧咬牙关回家吐血去了。
吴梅村、钱谦益以及洪承畴的故事告诉我们:你可以不在乎身后洪水滔天,洪水滔天也不管你在乎不在乎。
“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
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势所使然。
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情理。”
这话是陈寅恪先生说的,基本准确,钱谦益确实不是始终心悦诚服。
他的怯懦是真的,心悦诚服是假的,骑墙是真的,屈附阮大铖是假的。
还有一样是真的,就是一直搅扰他至死的不安。
钱谦益自己怕死,也怕别人死。
假如有幸生在一个只剥夺自由不搞肉体消灭的时代,或许他还真当得意见领袖。
不过这只是善意的假设,有些文人的底线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调高调低,不能勘破生死的,也未必能闯过名利关。
甘心做豢养动物的文人从来不缺,吃着高级狗粮养得脑满肠肥的知识分子一坨一坨的,写不痛不痒的文章,拍不咸不淡的马屁,主子有需要了,就扑过去咬上两口。
这种人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主子常换,而狗粮常有,就可以高歌今天是个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所以这种人基本没有不安,即使偶有不安也只是因为主子的脸色有变。
晚年的钱谦益,暗自资助抗清人士,几乎家财散尽。
这一点跟龚鼎孳差不多,都结交反政府分子,都照死里花钱,有点赎罪的意思,心理学里也支持这种判断,通常内心有愧又没别的渠道弥补的,就拿钱找补,多少可资慰藉。
钱谦益晚年受到的最后一次重击是绛云楼的一场火灾,多年藏书烧光,对他的打击比家财散尽还大。
老头眼见大火吞噬自己辛苦收藏的珍本、孤本,捶胸顿足扯胡子,虽然还能发点豪言,比如“天能烧我屋内书,不能烧我腹内书”
,但肚子里有块垒挤占了空间,存书毕竟有限。
曹溶曾找他借两本书,钱谦益有,却舍不得外借,结果烧了个干净。
火灾后曹溶来访,老钱委委屈屈地道歉,你要借的那两本书我都有,没舍得借你,你看,报应了……
在他去世之前,常熟当地的盐官想请他写几篇文章,润笔是一千两银子,这笔钱赚到,棺材本就有了。
可是此时的钱谦益已经八十三岁高龄,提笔的力气和作文的心境都没了,怎么办呢?正好黄宗羲来串门,钱谦益这个老可爱就耍了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无赖,找家人把黄宗羲反锁,不写完不让出来,用这种办法催稿的编辑举世罕见,如今的编辑同行可以师法之。
黄宗羲虽无奈却有才,半个晚上就把几篇文章搞定。
交稿之后钱谦益非常满意,八十老翁颤巍巍深施一礼,说:你最知我,死后的墓文,就不托他人了。
但事后钱谦益的儿子没找黄宗羲,黄的态度是“使余得免于是非,幸也”
,从这句话似可看出,黄宗羲虽然和钱谦益过从甚密,但多少还是有些隔阂,钱牧斋毕竟是个有历史污点的人啊。
死后的钱谦益和原配合葬,墓碑上只有“东涧老人”
,其他名字名号都无,可能是怕愤青砸碑掘坟。
百米外的虞山脚下是柳如是的墓,生同衾好办,死同穴太难,钱、柳活着的时候敢离经叛道,死了就由不得他们,想念对方了,还得求地鼠什么的帮忙捎个信,为之一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