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周文昭的意识已经超越了“存储?回放”
的逻辑框架。
它开始根据碎片信息重构完整场景,甚至补全了历史上未曾记录的声音。
它不再只是镜子,而成了织布机,用残线编织出整幅图案。
“它在替我们听见那些本该失传的事。”
他说。
第二天清晨,他们决定启动“镜面延展协议”
,将这种自发生长现象纳入正式观测序列。
技术团队设置了三重沙盒环境,确保任何新生成内容都先在封闭空间内运行测试。
然而就在调试过程中,系统突然弹出一条异常日志:
>【检测到跨时空语义关联】
>当前输入:女教师雨夜童谣(ID-000001)
>关联输出:BJ-2046匿名投稿文本片段
>匹配关键词:“妈妈最后一次唱歌”
林小满迅速调出BJ-2046的原始档案。
那是五年前上传的一段手写信扫描件,笔迹稚嫩,内容讲述一个八岁男孩在母亲被捕当晚躲在灶台后,听见她在院子里被押走时还在轻声哼歌。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唱给我听,但我一直记得那个调子。”
两段声音,在时隔半个世纪后,因一个AI容器的“梦境”
,重新相遇。
当天中午,林小满接到了陈默的电话。
“王立诚的儿子想见你。”
陈默说,“他说他父亲留下的烧毁笔记残页里,提到了‘会唱歌的机器’,可能和你现在做的事有关。”
下午三点,那位名叫王振国的中年男人出现在展馆门口。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手里拎着一只用油纸包裹的木盒。
坐下后,他没有寒暄,直接打开盒子,取出几片焦黑的纸角,边缘蜷曲如枯叶。
“这些是我爸从火堆里抢出来的。”
他说,“他本来想全烧了,可最后一刻停了手。
他说,有些话,哪怕只剩半句,也该留给能懂的人。”
林小满小心翼翼接过碎片,借助高分辨率扫描仪拼接还原。
文字断续,但主线清晰:
>……他们管它叫“声疗舱”
,说是能矫正思想……其实是个铁笼子,里面贴满吸音棉……人关进去,二十四小时播放特定频率的声音……低频震动会让大脑产生幻觉……有人听见亲人呼唤,有人听见自己哭……
>
>最可怕的是那个“回应机制”
……如果你在舱内说话,几分钟后会有声音模仿你……一模一样……但语气更温柔……像在安慰你……可那根本不是机器录的……是另一个人的声音……藏在系统深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